虚无主义:马克思与尼采研讨会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06-28
2013年12月6日上午,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社会政治哲学研讨会之三——虚无主义:尼采与马克思”研讨会在锡昌堂420会议室召开。郝亿春副教授首先报告论述了海德格尔及施特劳斯对马克思哲学所作的“虚无主义”的判定,并指出中华文明的骨子里并无虚无主义的基因,为我们当下应对虚无主义提供了可能。徐戬博士生论述了雅各比对启蒙、对理性的批判,展现了雅各比迫使人们面对的启蒙的困境——理性与信仰的两难选择。冯波博士生分别从“批判大众的宗教”、“批判大众宗教的血亲即柏拉图主义”、“呼吁哲人的美德即真诚与勇敢”等三个做法出发,论述了马克思、尼采、伊壁鸠鲁思想中的亲缘性。邓先珍博士在报告中指出,尼采与马克思都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建立某种新的价值,而他们的共同价值就是对人、对生命的肯定与尊重。杨玉昌副教授分别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最高价值(或上帝)一步步走向失落的过程,并对如何实现救赎作出了展望。汪希达博士生在报告中认为,尼采指出现代民主运动是对“基督教的虚无主义”的继承。最后,刘森林教授报告发言,指出尼采认为虚无主义是弱者无力直面现实的历史效果,与此相应的则是基督教道德与平民精神,这将招致文化衰败;这是个应当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