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简介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年多来,基地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和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主要依托,哲学理论研究和现代化研究并重,推进学术思想,培养理论人才,发展哲学,建言资政,推陈出新,坚持不懈。在第三、四轮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中,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顺利通过。“十四”期间,本基地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国道路百年探索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主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为学术创新主线,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题,继续深化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两大路径的比较研究,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智力支持;以服务国家现代化事业发展为主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挥本所(基地)立足改革开放前沿、展开实地调查研究的成功经验和特色优势,促进国家现代化、乡村现代化与伦理生活现代化等各项研究课题的靠拢与交叉、结合,聚焦多学科、多领域融合创新,攻克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基地主办学术期刊《现代哲学》。根据教育部基地《管理办法》中“高校应支持重点研究基地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水平学术刊物”的要求,基地2002年起接办广东省社科联主管、广东哲学学会主办的《现代哲学》杂志。经过长期努力,《现代哲学》已成为反映国内外哲学领域和马克思主义领域高端学术成果的优秀期刊,其突出的学术品质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现代哲学》是广东省少数具有全国影响的优质学术期刊,是广东省宣传和引领哲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阵地,而且是哲学系“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标识。

    2011年,经中山大学批准,基地以实践哲学方向为重点,成立了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该中心为校级非实体性研究机构,以“求必要之同、存充分之异”为宗旨,意在整合本地区实践哲学研究的学术力量,搭建一个有关实践哲学的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平台,目标是办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副其实的实践哲学“中心”,并推动形成国际实践哲学研究界的“中大学派”,并开展了实践哲学讲坛、实践哲学中文论坛暨中外实践哲学对话等系列学术活动,推动《实践哲学评论》等书籍的出版。

    2023年,根据《广东省教育厅正式公布2023年度高校科研平台和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中山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研究院”获批成为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智库建设增添重要平台。本所积极为该平台建设出谋献策,提供相应的理论文章和决策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