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06-28

      2006年10月15日上午,由本所主办的“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梁銶琚堂第一会议室召开。广东省教育厅李小鲁副厅长、中山大学副校长梁庆寅教授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研究杂志社、中央编译局等全国著名科研院所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中山大学哲学系与马哲所的教师、学生代表共8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徐俊忠所长主持。

      在上午的研讨会中,中山大学副校长梁庆寅教授代表学校表达了马哲所召开“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的祝贺,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国家战略发展的智力支持以及对创建中国风格与学派的学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复旦大学冯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孙麾研究员、哲学研究杂志社鉴传今研究员、中国社科院郑一明教授、中央编译局鲁克俭研究员、北京大学杨学功副教授、中山大学叶汝贤教授、浙江大学郁建兴教授、南京大学胡大平教授、苏州大学杨思基教授等中青年学者先后就“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的议题,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阐述了各自的学术见地,展现了目前中国马哲界在这一学术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下午的研讨会中,参会人员围绕“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的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讨论会上下午分别由马哲所所长徐俊忠教授、副所长刘森林教授主持。

      与会人员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其一是面向中国现实的唯物史观研究,即唯物史观研究如何更好地面向中国现代化的现实本身来确立自己的问题;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西方的经济学和社会思想来更好地把握中国时局;如何合理科学地把握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既关注中国现实,又保持高度的学术水准;如何本着马克思的本意关注中国现实,像马克思那样关注社会现实,在关注现实时充分保留学者个人独立的思考空间等等。

      会议讨论的第二方面的问题是唯物史观研究的意义、路径与新视野。除了关注中国现实外,学者们谈到,要深入总结吸收国外同行对唯物史观研究的众多成果,思考新的时代唯物史观研究的新课题。与会学者强调注重文本的研究方法。有必要对大量新旧文本作出符合时代水准的研究。同时,有的学者还主张针对唯物史观的特点淡化学科边界、深化学术分工;有的学者强调唯物史观的研究应该从注重宏大的社会革命转入微观的生活;还有的学者强调从近代浪漫主义与启蒙思想的结合中重新理解唯物史观,而不能仅仅从启蒙思想的角度看待唯物史观。还有学者谈到从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的角度重新认识历史唯物主义。与会学者和同学围绕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