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第50期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06-10
胡洁瑶博士主讲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第50期
2018年11月30日晚上,由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第50期在锡昌堂420室举行。此次讲座的题目是:论康德哲学中直观与概念的异质性。主讲人是中山大学哲学系胡洁瑶博士。主持人是旷三平教授,评论人是张广副研究员。
胡洁瑶博士指出,对感性与知性这两种基本认识能力以及对直观与概念这两种基本心灵表象的区分既是康德的一大贡献,却也是引起后来的哲学家和研究者们争论不休的重要原因——这两种彼此独立的、不可相互还原的心灵能力与心灵表象是如何相互关联进而共同构成人类的经验与知识的?康德如何既能保证经验与知识具有非概念性的经验来源的同时却又赋予二者以普遍性和必然性,从而避免使之陷入怀疑论的泥淖之中?为了调和感性和知性、直观与概念之间的张力,一些研究者不惜以破坏康德认识论的起点为代价,即否定感性的独立地位以及否定凭借直观本身就能够为经验和知识做出贡献的观点,他们以知性能力优先于感性能力、概念优先于直观的立场来解读康德。结合哲学史来看,我们将惊讶地发现,通过削弱感性和直观的认识论地位和意义来达成对康德认识论的肤浅的“融贯”理解的诠释方式并不罕见;而相应地,以批驳这类肤浅的康德解读为目的的直观保卫战也总是以不同的形式上演着。放在当代哲学和康德研究的语境中,关于直观的争论表现为概念论与非概念论之争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