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第48期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06-10

包大为博士主讲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第48期

 

2018年10月26日,由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第48期在锡昌堂420室举行。此次讲座的题目是:马克思与政治哲学的辩证关系。主讲人是浙江大学哲学系包大为助理研究员。主持人是邓伟生副研究员。评论人是李捷博士。

包大为博士首先提出如下问题:马克思是否有政治哲学?抑或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是否还能被称为政治哲学?包大为博士指出,这些问题的提出主要来自于文本研究,因而解答这些问题也只有回到文本。马克思在1844年前后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批判的转向,一方面将他的学者属性从哲学家转变为跨学科的激进学者,一方面则将他的政治哲学观与启蒙以来的政治伦理观截然分野。通过分析《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不难发现《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体现出双重的政治哲学倾向,他一方面沿着启蒙主义和法国大革命的道路对普鲁士政治现状提出猛烈的抨击,另一方面则在“真理”的追求中体现出对启蒙的不满。通过分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已然开始在国家、政体和自由等“典型”的政治哲学论题中,明确地提出一个唯物主义的自由愿景。这不仅能够被归结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国家/市民社会理论的纠正,更应该被理解为“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内涵和外延在历史唯物主义基质中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