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第39期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06-10
那鸿·布朗博士主讲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第39期
2017年5月17日下午,由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第39期在锡昌堂420室举行。此次讲座的题目是:为什么存在是无——重新审察黑格尔关于从存在(Sein)到无(Nichts)的论证。主讲人是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那鸿·布朗(Nahum Brown)博士,徐长福教授主持,马天俊教授评论,凌菲霞博士现场翻译。
此次讲座的目的是:分析黑格尔《逻辑学》开篇著名的从存在到无的过渡;概述评论者们的各种解释,他们各自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来阐释这种过渡的动力;为主讲人所谓的“间接否定性(apophatic)解释”作辩护,以之支撑如下结论,即黑格尔是一位模糊的否定性思想家。为此,本次讲座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黑格尔那里从存在向无的过渡;(2)黑格尔与否定论(Apophaticism);(3)对“存在向无过渡”所作的非否定性解释和否定性解释;(4)间接否定性解释。
在布朗博士主讲后,马天俊教授首先就这个主题本身作了自己的理解,同时对布朗博士的论证提出了一些看法。然后,徐长福教授、江璐博士、谭群玉教授、龙霞博士、邓伟生博士、王子珏同学等提出了一些问题,与布朗博士进行了充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