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第37期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06-10

丁三东副教授主讲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第37期

 

2016年12月26日,由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所主办的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第37期在锡昌堂420教室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讲人是来自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的丁三东副教授,他演讲的题目是《自由的逻辑:康德背景下的黑格尔逻辑学定位》。

丁教授认为,应该把黑格尔逻辑学置于康德先验逻辑这一背景下加以考察。康德先验逻辑面临的关键任务之一是如何揭示出纯粹概念的完备体系,为此,康德采取了“形而上学演绎”的进路,其实质是一种反思方法。在黑格尔看来,反思方法与纯粹概念的“无中介性”本性不符,他提出了辩证逻辑的方案,力图以合乎纯粹概念本性的方式完成康德未完成的任务。黑格尔的具体做法是,从没有任何前提和预设的初始概念出发,严格地演绎出其后的所有概念。而这种以自否定的方式自生成的逻辑乃是一种自由的逻辑。

进入问答环节,龙霞博士指出,这个报告有这样意义:在过去我们总是强调黑格尔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和扬弃,但是却缺乏对他的内容的研究,但是今天的报告在康德的背景下来切入,把这个内容给补上了。过去学界有一个到底是要黑格尔还是要康德的讨论,但是,这个报告沟通了两者,这就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只是谈论要黑格尔还是要康德。而黑格尔逻辑学的无预设性,在她看来是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由精神,它拒绝让我们的思想僵化在一种教条框架之下。最后,龙霞博士认为,虽然丁教授捉住了黑格尔逻辑学的自由本质,但是如果逻辑学是要追求无预设性的话,仅是回到康德是不足够的,还必须回到费希特。相反,江璐博士则认为丁教授对黑格尔的诠释过分费希特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