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第36期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06-10
黄其洪教授主讲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第36期
2016年12月16日,由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所主办的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第36期在锡昌堂420教室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讲人是来自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的黄其洪教授,他主讲的题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践哲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黄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践哲学经历了实践唯物主义时期、马克思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研究时期和个性化的理论构建时期。“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历史与实践》的出版和《拯救实践》(第一卷)的出版,分别是这三个时期的起点。三个时期在理论逻辑上层层推进,展现为一个历时态的结构,与此同时,在当下,在作为第三个时期主导性特征的个性化理论建构深入推进的同时,前两个时期的一些讨论在继续深化,因而,又表现出一种共时态的结构。
反思实践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我们发现,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学术界应该对实践概念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层次达成共识,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含义与逻辑位置进行进一步的清理,推进对马克思的低阶正义理论及其与高阶正义理论的关系的研究,反思实践智慧概念应用到马克思实践哲学研究的限度问题,反思整个实践哲学的限度以为形而上学的重建留地盘。
马天俊教授点评认为,黄其洪教授这个讲座的研究时间跨度很大,引用也很丰富。此外,马天俊教授还希望黄其洪教授能用徐长福教授的形式的实践哲学来评价一下杨国荣的实践哲学的有效性和限度。最后,马天俊教授提到他也同意重建形而上学是这个时代很重要的问题,然而却认为《拯救实践》的第一卷并不是实践哲学,而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