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哲学讲坛第14期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06-10

杰夫瑞•格林曼教授主讲实践哲学讲坛第14期

2017年11月25日上午九点到11点,中山大学实践哲学讲坛第14期于锡昌堂420举行。此次讲坛的题目是:《奥古斯丁对道德美德的理解》。主讲人是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维真学院的杰夫瑞•格林曼(Jeffry P. Greenman)教授。他首先从奥古斯丁的生平及其影响讲起。奥古斯丁曾经作为一名摩尼教教徒,具有摩尼教教徒的背景。同时他作为牧师、主教、作家,是西方基督教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形成一种基督教哲学方法的先驱人物。其次,他讲

到了古代哲学与美德。在古代,追求美好生活的理解是良好生活、繁荣和“幸福”。因此,古代伦理的关键问题:在于真正的人类幸福存在于哪里?美德如何与幸福相关联?他认为,在希腊和罗马的古代哲学中的主要美德是道德、勇气或“勇德”、节德和义德。由此引出了奥古斯丁的问题:基督教信仰与古代对幸福的追求之间如何发生互动?随后,他分析了奥古斯丁的著作《论天主教教会的道德》。他指出,从这一文本中可以看到奥古斯丁认为上帝是最主要的善,美德是上帝的完美的爱,它有待于用人们用最高的情感去寻找。随后,他分析了奥古斯丁的另一文本:《上帝之城:驳异教徒》。从这一文本可以看到,奥古斯丁认为真正的美德必须是以上帝为中心的一种真正的宗教的表达,真正的美德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的成就——即使基督教的美德生活也是一种不断的内在的斗争。最后,他对报告进行总结,指出奥古斯丁引入了一个重要的哲学的古老话题,并且用他自己的术语严肃地进行了论证,但这却利用了基督教的传统和资源。由此,奥古斯丁的美德获得了一个基督教神学的重新定义——“正确有序的爱”。同时,奥古斯丁认为异教美德是有内在缺陷的,但没有完全被排除在外。最后,他认为奥古斯丁对异教美德的态度与其说是明确的,不如说是矛盾的和模糊的。

江璐博士对这次讲座作了深入详细的点评,从哲学史的角度对美德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许多专业的论据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