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哲学讲坛第13期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06-10

瓦尔特•施瓦德勒教授主讲实践哲学讲坛第13期

2017年11月2日上午,“实践哲学讲坛”第13期于锡昌堂420举行,此次讲座的主题是“‘克服形而上学’:20世纪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主讲人是来自德国艾希斯泰德大学的瓦尔特•施瓦德勒教授(Prof. Walter Schweidler),主持人和评论人分别是邓伟生博士和马天俊教授,江璐博士为大家作了精彩的现场翻译。

瓦尔特•施瓦德勒教授从维特根斯坦和维也纳学派之间的讨论入手,探讨“克服形而上学”这一命题是如何成为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之间的一个共同目标。施瓦德勒教授首先追溯了从康德到尼采的哲学,然后把20世纪所提出的克服形而上学的目标,看作是19世纪的“形而上学”术语之转变的延续。简言之,差异在于:对19世纪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存在着一种明确的哲学主旨,他们试图在旧的形而上学中对此进行发掘,克服旧的哲学之自我理解的激情与一种典型的现代态度直接联系在一起。在这一方面,20世纪的思想家在根本上是反-现代的,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都没有声称他们能够或者已经解决了哲学的问题。克服形而上学对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而言,不是一种理论的结果,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我们努力从我们自身中汲取力量,从而有机会进行克服的东西,不仅仅是这种努力本身,而是阻碍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力量。

马天俊教授对这次讲座作了深入细致的点评,认为形而上学之运作依赖于语言的特定运作,因此无论是克服形而上学还是反思形而上学,都运作在言语的范围之内,因此言语确实是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施瓦德勒教授对此表示认同,认为我们通过语言获得了对形而上学更深的了解。施瓦德勒教授也针对同学的问题作出了详细的回答,师生们在这次中外交流的学术活动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