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哲学讲坛第8期
Dmitri Nikulin教授主讲实践哲学讲坛第8期
“逸仙实践哲学讲坛”第8期于2016年5月22日在中山大学哲学系211课室举行,本期讲坛题目为“集体记忆与集体回忆(Collective Memory and Collective Recollection)”,由美国社会研究新学院德米特里·尼库林(Dmitri Nikulin)教授主讲,中山大学哲学系徐长福教授主持、马天俊教授评论、凌菲霞博士生翻译。
尼库林教授主要介绍并批判了哈布瓦赫所提出的“集体记忆”学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体回忆”的概念。1925年,哈布瓦赫在其著作《记忆的社会框架》中,哈布瓦赫提出了“集体记忆”一词。所谓“集体记忆”是指,记忆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现象,个人只能在集体中记忆,离开集体,个人就无法进行记忆。个人由于从属于不同的集体而拥有不同的集体记忆,这些集体记忆被特殊的社会框架所支撑而得以保存。一旦某个社会框架消失,集体记忆的关联性被打破,该集体记忆就会成为历史。集体记忆成为历史,由此导致遗忘。这意味着记忆与集体的分离。但是,在哈布瓦赫看来,我们并不会遗忘什么,因为我们能够根据社会记忆重建过去。由此,这涉及了另一个问题——回忆。
尼库林教授认为,哈布瓦赫没有明确地区分集体记忆和集体回忆。因此,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集体回忆。“集体回忆是与他人一起以合理的方式精心重建过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寻找过去、理解过去并评价过去。尼库林教授认为,集体回忆应当具有四个特点。其一,集体记忆通常偏向当时的政治方针;集体回忆则应该是批判性的,它允许以公开、互惠、透明为标准对起源和起点进行讨论。其二,集体性回忆是参与性的,它向所有人开放,因而是潜在民主的。其三,集体回忆以公共推理为前提,这一前提可以被合理质疑。其四,集体回忆是建设性和重构性的,它是一个过程(process),而非行为(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