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粤军•中山大学讲坛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系列讲座第19期
2017年6月26日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系主任万俊人教授在中山大学锡昌堂103室主讲“在罗尔斯与麦金太尔之间或之外”。本次活动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伦理学会联合主办。
万俊人教授曾在美国与罗尔斯和麦金太尔都有深入交往,对两人的思想都有比较深刻独到的见解。万教授指出,1960年末,罗尔斯的主要问题分为三方面:第一,自由民主的社会应该是平等的,但是号称自由民主的美国仍存在着诸多不平等现象:第二,自由民主社会应是公正的、充满正义感,但美国却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战争,特别是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在罗尔斯看来,是美国永远的耻辱;第三,民主自由社会应该充满希望,但当时的年轻人成为“垮掉的一代”。罗尔斯提出了正义的两个原则,特别是正义的第二原则,即差异原则,在万俊人教授看来,是罗尔斯的主要贡献。罗尔斯的差异原则,不仅是罗尔斯的核心问题,也是当今世界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差异原则,要求制度设计最有利于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人,这恰恰是福利制度、累进税制度的思想支撑之一。万俊人教授进一步指出,差异原则有超越传统社会契约论和老派自由主义的有限性。社会财富总额大,不是全社会都享受发展成果的充要条件,制度安排才是更关键的。万俊人教授认为,罗尔斯观点也有其重大不足,集中表现为不将自己的差异原则应用于国际社会、国家之间。
关于麦金太尔,万俊人教授认为可以将其思想分为两个方面。第一,麦金太尔的道德叙事包含强烈的历史性、时间性和关照具体语境的倾向。第二,麦金太尔的思想,关照特殊类型的共同体,认为没有一般的人,只有具体的、承担某种角色的人。因此,对每个人的道德评价,应当基于每个人所承担的角色。麦金太尔的理论视野超越罗尔斯,因为它看到了整个社会发展、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
最后,万俊人教授从中国学术界现状出发,指出中国学者应在罗尔斯和麦金太尔之外,找到属于中国人的理论。他强调,任何学术研究,都要自觉地包含中国的参考系。在一个新的关键时期,中国人要创造自己的理论范型,而不是仅仅在西方思想问题中创新。近百年来,中国学术界奉行“拿来主义”,而当下最紧要的,是From “after” to “before”,即引领潮流,创造一个“思想中国”、“哲学中国”。
万俊人教授独到见解的报告,引起了在座师生强烈共鸣与热烈掌声。主讲结束后,李萍所长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她指出,万俊人教授是我们中山大学的杰出校友,是诸位中大学子学习的榜样,我们都要学习万俊人教授对于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还有他一直以来对母校的赤子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