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粤军·中山大学讲坛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系列讲座第9期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06-10

2015年9月10日,在中山大学锡昌堂211室,由中山大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广东伦理学学会、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共同主办的理论粤军第九期,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万俊人教授主讲“如何承接传统文化”。马天俊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山大学哲学系陈少明教授担任评论人。

万俊人教授首先提出了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反传统文化成为主流?与之相关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孔夫子在天安门广场立不住脚?万俊人教授指出,提出这些问题主要是希望大家反思我们有没有承接好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在五四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之后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是否合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以及对于这段失败的历史的反思所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文明不行了。在“打倒孔家店”以及彻底全面的批孔之后,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给人们造成了这样一种感觉,好像我们今天的成就和反对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万俊人教授认为恰恰相反,我们的成就不是反传统文化得来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传统文化甚至能够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所谓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也受到社会学家以及政治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阐发的一些观点的启发。

万俊人教授还指出,文明文化的发展幅度并没有那么彻底、那么激进,我们应该看到文化变迁的连续性。即便传统文化经历了一段时间地彻底地批判,但传统文化往往是川流不息的长河,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沐浴在这条河流中。传统文化依旧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思维以及行为逻辑依然深刻的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万教授还提出“斯文扫地道德沦丧”的现代社会,知识分子庸俗化,大众崇尚一种什么都可以用来搞笑的文化,文化人已经没有了生存的土壤,有文化的人在当代社会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和支持。文化中国的建立还任重道远,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建立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一个大国的文化心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陈少明教授就万教授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打倒孔家店所立足的点在“家”上,反对的是家族以及背后的宗法制度。家族或者家庭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和生长的重要的载体,在当时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很难被彻底的改造,而在市场越来越发达的当下,家庭或家族正在被市场解构,家庭观念正在全面的解体。陈教授提出这一点是对于万教授就反传统文化在当时并不彻底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并提出了传统文化在家庭中市场解构以及传统文化的重建需要以家庭为载体等新观点。这个过程也是将当时五四运动发起的理由与动机进行了辨析,即五四发起的理由可能是在反传统文化上,其实质的动机是反对传统文化背后的宗法制度,而且正是因为五四发起者这一群非穷人,在大家庭中生活着的这一群人深知家庭宗法制度的“恶”,受宗法制度的束缚,因此借五四运动反孔来反宗法制度。

在互动环节听众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计划生育问题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家庭重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孔子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等,双方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热烈、友好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