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学习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讲座第2讲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5-06-09

2025年5月9日上午,“现代哲学·学习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讲座”第二讲在中山大学锡昌堂103讲学厅开讲。本讲由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解丽霞教授主讲,讲座主题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叙事”。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周春健教授主持。

 

image-20250609095950-1

主讲人解丽霞教授

 

周春健教授作开场致辞。周春健教授介绍了解丽霞教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并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image-20250609095950-2

主持人周春健教授

 

本次讲座主要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发展历程、体用贯通、辩证方法、唯物史观等四个方面展开。

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发展历程,解丽霞教授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有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2017年党的十九大、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2022年党的二十大和2023年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等会议提出的重要论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的基础上,2023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2024年12月发行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

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用贯通,解丽霞教授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跳出了中西古今之争,是一个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体系,在哲学上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统一、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民族与世界相统一。“体”体现在关于文化理论观点的创新和突破上,表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所作出的11个方面的重要论述;“用”体现在关于文化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上,表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所作出的16个方面的部署。

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辩证方法,解丽霞教授将其概括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根脉”与“魂脉”相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坚持传承与发展相统一以及坚持开放与包容相统一等六个方面。

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唯物史观,解丽霞教授认为这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坚持文化主体性原则;二是坚持文化人民性原则;三是坚持文化实践性原则;四是坚持文化目标性原则;五是坚持文化规律性原则。

image-20250609095950-3

讲座现场

 

报告结束后,周春健教授进行总结。

周春健教授强调了充分掌握经典文献的重要意义,指出本次报告的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具有历史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问题、解读思想;二是富含哲学性,从哲学层面对体用问题、辩证方法问题和唯物史观问题进行梳理,极具条理性;三是彰显实践性,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求。

在提问交流环节,解丽霞教授就“如何理解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过分在意外界认可、期待文化他信是否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等问题,与参会师生进行交流探讨。解丽霞教授指出,“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与“文化自信”紧密关联,要在不背离经典文献的基础上进行阐释,而中西文化的关系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增强文化自信的根本在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

在讲座最后,周春健教授再次感谢解丽霞教授的精彩讲演和现场师生的参与,并与罗嗣亮教授一起赠送纪念海报。本期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image-20250609095950-4

 

image-20250609095950-5

讲座合照

 

【供稿:吴一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