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哲学讲堂第43期
2024年12月10日下午,第43期实践哲学讲堂在中山大学南校园锡昌堂515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堂由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部名誉教授、清华大学伟伦特聘访问教授平子友长主讲,主题为“马克思论资本主义全球化”,中山大学哲学系暨马哲所教授、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徐长福担任主持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研究助理教授叶甲斌担任评论人,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施娜作学术翻译。
在报告开始前,徐长福向现场师生隆重介绍了平子友长教授,交代了讲座的相关流程。
平子友长的报告深入探讨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观察与反思。从19世纪40年代起,马克思便指出资本主义是通过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张作为全球体系发展的。在《共产党宣言》中,他阐述了资本主义全球化导致民族分裂和对立逐渐消失,强调资产阶级通过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破坏了传统社会关系,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需通过工人阶级取得政权、消灭私有制来解决。马克思认为这种变革可能以全球革命的形式实现,且英国工人阶级在这场革命中扮演领导角色,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依赖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体现了欧洲中心主义视角。
马克思在论述印度问题时,虽承认英国统治对印度有破坏性的一面,但也认为其促进了西方文明的引入,指出资本集中对世界市场的破坏揭示了政治经济学的内在规律。他对中国命运的预测同样基于英国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更关注这一变化对欧洲的影响,而非亚洲人民的直接命运。
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对“爱尔兰问题”和“波兰问题”的研究促使他对全球资本主义文明后果进行了批判性反思。爱尔兰的案例揭示了资本主义不仅破坏本土工业和农业,还利用社会歧视分裂工人,同时民族国家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角色也加剧了工人间的对立。波兰的独立对欧洲革命至关重要,恩格斯和马克思均强调支持波兰对工人阶级运动的意义。
马克思对亚洲与资本主义文明作用的看法逐渐变化。最初,他认为资本主义在亚洲和欧洲的扩张具有相似性,但后来认识到亚洲社会对资本主义扩张的抵抗,特别是小规模农业和家庭工业的重要性,以及殖民统治带来的更多是破坏而非文明进步。他强调,每个民族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受其内部结构和历史环境影响。
在晚期,马克思批评了无条件将其资本主义理论应用于所有地区的做法,指出《资本论》的分析局限于西欧国家。他致力于克服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科学中的欧洲中心主义,指出全球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虽创造了“世界史”,但各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特征复杂多样。
然而,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西欧逐渐与工人阶级运动分离,形成西方马克思主义,其中存在拒绝非欧洲形式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上的欧洲中心主义。马克思晚年曾试图修正理论以克服这一问题,预见到非西方马克思主义将采取不同形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进入新阶段,民族国家在维持社会秩序、重新分配资源和避免危机方面面临挑战。在较不发达地区,这导致了社会主义政权的崩溃和生活环境恶化等危机。因此,我们面临跨国政治议程,需思考国际机构如何补充主权国家处理全球问题,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调整政治机构和资源,满足全球需求。
总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分析经历了深刻变化,他试图克服欧洲中心主义,强调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面对当前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借鉴马克思的批判性视角,重新思考全球政治经济秩序,以更有效地应对全球性问题。
徐长福指出,平子友长教授在马克思文本中找到了一个有对比性的表述:在40年代的波兰问题上,马克思认为,“不应该在波兰解放波兰,而应该在英国解放波兰”,而在60年代的爱尔兰问题上,马克思转而认为“英国统治阶级的决定性打击……不能在英国进行,而只能在爱尔兰进行。”马克思的早期观点与后期观点的对照,表明其思想有一个重要的变化,马克思开始注意到各国的差距。
在评论环节,叶甲斌首先总结了讲座的主要内容,并与徐长福教授提出的“转型时差说”进行了一些简要的对比。最后他提出了两个问题:马克思在思想理论上的转变是否与其革命实践活动有关?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在东方和西方的社会发展中带来的差异?
平子友长回应到,与徐长福教授的转型时差说关注和研究重点不一样,其研究重视资本主义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全球化作为一个研究框架之下,我们可以做到一个和而不同的和声响应。马克思生前并未专门研究资本主义转型,但他后期已经意识到,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策略必须要进行一些改变。就差异而言,世界历史非常复杂,论文中确实缺少对于后发国家的相关讨论,任何理论框架都应该为经验分析做服务。
徐长福提问,晚年马克思已经放弃欧洲中心主义,但恩格斯在1894年还在提欧洲化的概念,如何看待这种差别?平子友长回应说,恩格斯始终是一个欧洲中心主义者,晚年马克思则转变为反欧洲中心主义者。
在开放讨论环节,平子友长回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
最后,徐长福再次感谢平子友长教授的精彩讲演和现场师生的参与,并向平子友长赠送纪念海报。部分与会老师合影留念,本期讲座至此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