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前沿讲坛第4季第2讲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4-09-27

2024年5月27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以下简称“马哲所”)、中山大学哲学系和广东哲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前沿讲坛”第四季第二讲在线上成功举办,由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副教授菲利普·布鲁诺齐(Philippe Brunozzi)主讲,题为“联合行动与明智办法”。中山大学马哲所暨哲学系凌菲霞副研究员担任本次讲坛的主持人,中山大学马哲所暨哲学系叶甲斌博士后担任评论人,中山大学马哲所暨哲学系刘畅博士生任学术翻译。

凌菲霞向听众介绍了本次讲坛的主讲人与讲座流程。多特蒙德工业大学副教授菲利普·布鲁诺齐的研究专长为实践规范性和能动性、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理论。他一直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山大学哲学系举办的会议和讲座。

菲利普·布鲁诺齐评介了迈克尔·布拉特曼(Michael Bratman)和雷莫·图奥梅拉(Raimo Tuomela)的观点,并据此指出现有联合行动理论所面临的循环性问题。他认为,我们无法否认循环性问题,因为集体意向性总是被预设了的,关键在于它是以何种方式被预设的。通过将“知道如何(knowing how)”的概念引入对集体意向性的说明,布鲁诺齐阐发了一种基于“知道如何”的理性规范:只有当行动者知道如何做某事时,他才能够合理地形成做某事的意图。这里的某事既可以是个体行动,也可以是联合行动。“知道如何”的引入能够解决循环性问题,并在集体意向性和个体心灵状态之间确立一个中间立场。

叶甲斌评论道,布鲁诺齐的观点似乎提出了强烈的知识要求,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联合行动的案例并不需要这么强的知识要求;其次,这种知识要求在哲学上是否有更有力的论证?

布鲁诺齐回应说,他并不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知识要求是过高的,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实践语境时,我们最初总是无法很好地做事情,因为我们缺乏相应的社会知识。他强调,对社会知识的轻视正是当前联合行动理论的主要缺陷。任何联合行动一旦缺乏社会行动就会走向崩溃,包括讲座的评论和回应,包括买东西、建房子等等。即使在哲学上,联合行动在本质上也是社会性的,它与社会语境相关联,所以需要合作,而合作缺乏社会知识就会崩溃。

凌菲霞指出,布鲁诺齐对知识要求的论证似乎以理性的规范为基础。布鲁诺齐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他继而指出,理性的规范不仅对个体行动适用,而且对联合行动也适用。如果不知道如何合作,联合行动就必然会崩溃。

最后,布鲁诺齐衷心感谢主办方与参会人员。凌菲霞感谢了与会师生,并希望大家继续参与支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前沿讲坛”的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