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前沿讲坛第3季第1讲
2023年9月4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前沿讲坛”第三季第一讲在哲学系锡昌堂103讲学厅举办。本系列讲座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以下简称“马哲所”)、中山大学哲学系和广东哲学学会共同主办。本期讲主讲人为比利时鲁汶大学经济与社会伦理讲席教授菲利普·范帕里斯(Philippe Van Parijs),题目是“全球正义:如何看待移民、语言和气候?”。中山大学哲学系暨马哲所叶甲斌博士后担任主持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谭安奎教授担任评论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暨马哲所凌菲霞副研究员担任现场口译。
主持人叶甲斌首先回顾了该系列讲座往期的情况,简要介绍了范帕里斯此行的其他学术活动。本期前沿讲坛是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前沿讲坛系列首次在线下举办,也是范帕里斯在中山大学“哲学与世界的未来”(Philosophy and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系列讲座的最后一场学术讲座。叶甲斌随后向现场师生隆重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和评论人,交代了活动的主要流程。范帕里斯是全球正义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特别是开拓了语言正义这一重要研究领域。叶甲斌认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逆全球化现象日益凸显,范帕里斯所讨论的话题或能为我们思考当前的全球化问题提供重要线索。
范帕里斯在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提出和解答了“什么是全球正义”的问题。在政治哲学史上,对这种分配正义原则的说明一直局限在国内层面,主要考虑在城市居民、国家公民、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随着全球化逐步深入,将自己的城市视作全世界的人越来越少,而将整个世界视作自己的城市者越来越多。人们开始认真思考,分配正义的要求也应当针对全球的、人类整体的层面。范帕里斯进而提出,全球正义是否是平等主义的正义?全球正义难道只是国家层面正义的升级版?范帕里斯认为,罗尔斯本人和许多坚持平等主义的正义构想的政治哲学家们坚决拒绝了这一观点,但也因此在学界引起许多争论。其中最具有争议性的是——是否存在能够区分国内和全球领域的关键性特征。在范帕里斯看来,当今社会总体上趋向于“开放边界”。然而,已有的一些趋向于“开放边界”的政策有其自身缺点。他认为社会正义内在要求开放国界(如果不是取消的话),并且禁止任何基于国籍的歧视。这种观点存在两种吸引力:(1)世界范围内的社会正义应被理解为人类个体成员之间的分配正义,而不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正义。(2)社会正义是可持续地最大化那些最少拥有真实自由者的真实自由,包括选择在何处生活的真实自由。范帕里斯指出,以上关于社会正义理论的讨论都建立在平等主义的基点上,而世界层面的正义也可能会被构想为是补偿正义、合作正义、交换正义等。
范帕里斯接着试图澄清平等主义全球正义的含义。他从人的迁移、语言以及气候这三个角度来说明这一观点。首先,他认为,如果人们真的关心尽快减少世界范围内不正义的不平等,那么让数百万贫困人口直接进入富裕地区似乎是有道理的,而不是让他们在贫困地区等待数十乃至数百年直到该地区本身摆脱贫困。不过,在现实施行的过程中常常让移民者们陷入到另外一种不平等之中。其次,语言运用中也存在诸多全球性的不平等。范帕里斯从个人经历出发,说明了语言多元带来的困扰与复杂问题。当下,英语正在欧洲和全世界迅速地传播开来。他认为,这一大规模的、不可逆转的现象值得欢迎,但它也产生了不正义的现象。例如,对英语母语者和英语知识生产有利,但对非英母语的人产生不正义,并且使得世界范围内的弱势语言被强势语言驱逐。最后,关于气候问题,范帕里斯认为,比如碳排放量的分配以及全球变暖到底要何者来负责等问题,都是全球正义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人类长期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谭安奎首先谈了对于范帕里斯的全球正义理论的四个印象。第一,他认为范帕里斯不赞成简单的把罗尔斯式平等主义的分配正义简单的扩展到全球范围。第二,范帕里斯对一些反对推行平等主义的观点做了精彩的批判。第三,范帕里斯认可的全球正义并不需要一个所谓全球国家或者一个全球的民主制度,甚至也不需要一个全球的社会经济秩序,而只需要有一些强制性的制度。这其中包含一种非常重要的假定,即假定每一个人拥有一种获得辩护的权利,当他人提出要求时必须给出充分的理由。第四,范帕里斯虽然主张全球正义,但是他既没有提出一种理想的理论,也没有提出一种非理想的理论,因而对现实实践抱有审慎的态度。
谭安奎进而对讲座内容做出深入评论。他指出,罗尔斯式的平等主义的分配问题,它真正的出发点是要解决国家权力的正当性问题,也就是要求一种政治正当性。因此不能从罗尔斯的平等主义的观点出发,设想一个不强调国家的全球正义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来说,国家和政府往往是第一行动者,那么他们行动结果往往需要其他国民或公民承担责任。他因此认为国家首先必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行动主体,代表它的国民去行动,然后才能要求个人为国家的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谭安奎认为,范帕里斯要求减少不平等和暴力是开放边界的重要前提是减少由于贫穷导致的移民,然而在国家贫穷导致移民的原因这方面,国内正义又成为优先于全球正义的首要问题。谭安奎对范帕里斯的语言正义理论提出不同观点,因为这一理论包含一种非常工具主义的语言观,而淡化了语言包含的文化与认同的内涵。
范帕里斯对谭安奎的上述评论做了集中回应,并进一步澄清了他的全球正义理论。
叶甲斌结合“哲学与世界的未来”系列讲座活动,再次介绍了范帕里斯作为哲学家的现实关怀与实践志趣,并向范帕里斯教授的报告、谭安奎教授的评论以及凌菲霞副研究员的翻译以及本系列讲座所得到各方的支持致以谢意,对现场参与讲座的师生表示感谢。
在讲座的最后,叶甲斌和谭安奎联手向范帕里斯赠送了活动的纪念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