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论坛第2讲
2023年6月27日下午,由现代哲学杂志社、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以下简称“马哲所”)、广东哲学学会主办的“现代哲学论坛”第2讲在锡昌堂515会议室进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杰出人文教授谢地坤主讲,主题为“否定哲学的起源、发展和意义”。《现代哲学》副主编、中山大学哲学系暨马哲所马天俊教授担任本期论坛的主持人,哲学系方向红教授、朱刚教授担任评论人。
谢地坤从对哲学本质问题的讨论开始本次讲座。在谢地坤看来,哲学是一门人类依靠其智慧去追求真理的学问,且它自始至终存在着怀疑和否定的要素,这种要素意味着人在意识层面冲破既定现状和深层假设。基于这一判断,谢地坤在讲座中阐明了否定哲学的起源、发展和意义。
谢地坤首先刻画了否定哲学的诞生和初期发展。公元6世纪狄奥尼修斯提出“否定神学”的主张,不同于要求理性服从信仰的奥古斯丁主义,否定神学认为人的有限理性不能证明上帝存在,因此不对上帝做出任何规定的否定性表达才是对神的最好表达。15世纪库萨的尼古拉继承和发扬了否定神学中的否定和批判品质,他的讨论分为三个步骤:第一,阐释认识论上的“学识的无知”;第二,说明“猜想”在方法论上的意义;第三,得出本体论上“否定神学”的结论,表明人类知识无法论证上帝这个观念的最大值。
谢地坤进一步阐明,欧洲哲学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洗礼得到了充足发展,但也却出现了如下情况:经验论陷入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唯理论变成赤裸裸的唯心主义。面对这个挑战,康德先提出怀疑、批判(首先就是否定),再到建构的立场,这使他开辟出否定哲学的道路。康德建基于否定思维的批判哲学完成于《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相关思想主要体现在:(1)《纯粹理性批判》的主旨就是要使作为理论理性的纯粹理性首先经受住一种消极的、否定的批判,然后才对实践理性展开积极而肯定的批判;(2)康德在讨论现象与本体的关系中,强调了本体这个概念本身所具有的否定意义;(3)康德通过对独断的观念论的反驳和否定,论证了先天综合判断的可能性;(4)康德论述了四组二律背反的矛盾命题,指出人类关于超验领域的知识缺少充足的客观性论证,因此,必须提出反题来否定正题,使之相互排斥。二律背反的学说达到了康德辩证法的顶点,经过费希特的正、反、合的补充和发展,到黑格尔这里就形成了矛盾普遍存在的思想,进而发展为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这条规律。黑格尔通过以否定为核心的辩证法将德国古典哲学推向高峰。黑格尔把哲学的否定性要素视为哲学本质——理性和自由——的最重要的显现。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将辩证逻辑的核心理解为其具有的否定性意义,而《逻辑学》则贯穿了矛盾、否定和扬弃思想。
谢地坤继而指出,在黑格尔之后,德国否定哲学的发展经历过两个完全不同的时期。19世纪的叔本华、尼采的意志哲学试图颠覆德国古典哲学。但20世纪中叶,以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完全继承了否定哲学的传统,他们不仅在《启蒙辩证法》中对黑格尔在耶拿时期的否定哲学予以发挥,而且通过建构否定辩证法,将否定哲学推向新高度,从而对现代工业社会展开了尖锐批判。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表明了否定思维对哲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往的同一性思想、体系思想、本体论思想与独断式的观念论、唯心论,甚至某种信仰教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阐明否定哲学的发展历程后,谢地坤总结道,否定思维是哲学发展史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只有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否定,才能发挥思想意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反映真实、改变世界的真理。
在评议环节,方向红指出,虽然阿多诺的否定哲学批判现象学,但两者存在诸如强调非同一性、打破对象性、打破概念拜物教等相似之处。方向红还提出不同意义的“否定”概念、“辩证法不给出肯定”以及“否定哲学是否导向相对主义”等问题。朱刚高度肯定了此次讲座的学术价值,尤其是作为哲学本性的否定对哲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朱刚也指出否定哲学与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列维纳斯的现象学的不谋而合之处,此外还提出了否定的形态和和否定的层次的问题,如康德批判意义上的否定与黑格尔辩证法意义上的否定之间的区别在哪里?最根本的否定是主体思想,还是世界自身?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哲学系师生与谢地坤进行了多维度的学术探讨,并在讲座最后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