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讲座第4讲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3-07-19

2023年5月29日上午,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现代哲学杂志社基地、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哲学学会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讲座”第四讲在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园锡昌堂515室和腾讯会议线上线下同步开讲。本讲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党的文献》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高长武研究员主讲,主题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五个基本问题”。讲座由《现代哲学》副主编、中山大学哲学系周春健教授担任主持人,共有来自校内外的500余名师生参加。

报告开始前,周春健教授作了开场致辞。他指出“两个结合”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命题,研究“两个结合”既可着眼于整体,亦可侧重于部分。本次讲座有益于我们把握“第二个结合”的基本问题,对于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周春健教授向与会师生简要介绍了高长武研究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高长武研究员在讲座中首先指出,深入探讨“第二个结合”与当前党中央关于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号召相契合,是学术界亟需推进的重大课题。此次讲座主要围绕“第二个结合”的五个基本问题展开:一是为什么结合,二是能不能结合,三是把什么结合,四是结合成什么,五是怎么样结合。

关于为什么结合,高长武研究员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奉者、坚定实践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从认识和实践的客体来看,任何一种文化唯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积极求变、勇于革新,自省自觉、自信自强,才能蓬勃发展。从认识和实践所处的时空条件和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来看,“第二个结合”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来激活中华文明,使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于能不能结合,高长武研究员基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作出解读。就理论层面而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内在契合和相互融通之处,二者相结合存在理论上的可能。就实践层面而言,“第二个结合”是对新时代党的实践经验所作出的深刻总结,也是回顾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所得出的重大历史性成果。

关于把什么结合,高长武研究员从两个概念着手进行分析。第一个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能够概括事物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内容,对于这个概念,要抓住“基本”这两个字。第二个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和丰厚滋养,对于这个概念,要抓住“优秀”这两个字。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党长期探索积累形成的一个重要规律性认识和历史性结论。

关于结合成什么,高长武研究员围绕理论创新、文化更新和文明演进三个维度进行阐述。从理论创新维度看,就是不断形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从文化更新维度看,就是建设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进文化;从文明演进维度看,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于怎么样结合,高长武研究员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正确结合;二是抓住契合融通之处,进行有机结合;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和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切实结合;四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进行结合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

报告结束后,周春健教授进行总结。他指出,“第二个结合”开创了党的理论创新新格局。高长武研究员深刻剖析了有关“第二个结合”的五个基本问题,既注重文献分析,又强调现实指向。本次讲座有益于我们深入了解“第二个结合”的相关问题,为更好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根本途径,提供了重要启示。

最后,高长武研究员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相关问题,同线上线下的参会师生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