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讲座第1讲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3-04-26

2023424日上午,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现代哲学杂志社基地、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哲学学会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讲座”第一讲在中山大学南校园锡昌堂103会议室开讲。本讲由《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清华大学卓越访问教授李捷主讲,主题为“全面学习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马哲所暨哲学系徐俊忠教授担任主持人,共有来自校内外的100余位师生参加。

在报告开始前,徐俊忠教授作了开场致辞。他首先指出,在中国从事学术研究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因此开设这个系列的讲座十分必要。本次讲座不仅对于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加强研究生人才培养和推动学术交流与学术研究。随后,徐俊忠教授向与会师生介绍了李捷教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李捷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这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全面学习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既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要求,也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任务,还是广大师生加强专业学习的重要方面。本次讲座围绕四个问题展开:一是如何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二是如何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三是如何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四是如何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系。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李捷教授指出,研究清楚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同此前的工业化现代化起步的关系、新中国对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性成就同新时代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形成发展历程的关系。

关于如何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李捷教授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处理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关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担当等十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概括,并对其中的若干内容进行重点解读。

关于如何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李捷教授认为,西方国家走过的是先进行工业化、再拓展为现代化的历程,而中国的发展既体现为从工业化逐步向现代化拓展,更体现为在现代化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工业化的基础、牵引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现代化不断拓展升级、工业化也不断拓展升级的特点,避免了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产业“空心化”现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广东考察时所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发挥工业化的基础和牵引作用、又注重现代化的全面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优势。

最后,李捷教授深入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系。他认为,需要把握好这一关系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层次解决的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使古老的中华文明在从农业文明进入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不失其根和魂并焕发出新时代的生命力与活力的问题。第二个层次,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这一层次解决的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问题,避免落入“现代化陷阱”或“资本逻辑陷阱”,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附庸。第三个层次,中国式现代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这一层次解决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道路选择问题。李捷教授强调,我们不能越俎代庖,替人家去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亦不是要对西方现代化和西方文明取而代之,中国秉持“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的文明观,但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全新选择。

报告结束后,徐俊忠教授进行评论。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将是一个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深远的理论。李捷教授从多个维度通透地解读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这引起我们的进一步思考。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远远地走在理论研究的前面,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与创造,不能只研究陈言而不研究事实。我们需要走进人民、走进社会、走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相互促进。

讲座的最后,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张伟党委书记王丽霞向李捷教授赠送纪念海报,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