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前沿讲坛第2季第1讲
2023年4月18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以下简称“马哲所”)、中山大学哲学系和广东哲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前沿讲坛”第二季第一讲在线上成功举办,国际著名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学者特雷尔·卡弗(Terrell Carver)教授主讲了“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关系——解释原则和方法论问题”(The Engels-Marx Relationship: Interpretive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ical Fallacies)。中山大学马哲所暨哲学系徐长福教授担任本次讲坛的主持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李志教授担任评论人,中山大学马哲所暨哲学系凌菲霞副研究员与硕博连读生陈思静担任学术翻译,本次讲坛共有一百六十余名观众在线参与。
徐长福对本次讲坛的主讲人与讲座流程作了介绍。卡弗长期专注于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的翻译和研究,探索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或社会学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之间的关系、马恩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出版了10余种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论著、文集、工具书和译著。
卡弗指出,根据恩格斯的个人经历来描述和把握恩格斯与马克思关系,将是新颖且必要的研究进路。卡弗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阐述了其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系时所遵循的数项原则,例如不预设需要证明的东西;仔细考虑写作时间、著作受众、作者动机、审查条件;谨记档案记录的不完整性;假定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保持学术好奇心等。他还列举了其研究所尽力避免的方法论谬误,例如认为传统就能够解决问题;认为差异是二元对立的;将新的思想作为一种新的正统观念;认为某个人的观点是决定性的并能解释一切;对任何一种记录下来的思想只采取一种可能的解读等。
卡弗表明,Engels Before Marx(2020)一书研究了恩格斯在与马克思建立政治伙伴关系前的十年里的生平和著述。自始至终,读者在不知道叙事走向和结果的情况下从恩格斯的视角看世界,这一方法论的确立,展现了青年恩格斯在十六岁至二十五岁期间独立取得的广泛且宏伟的成就。根据这一视角,我们可以重新考虑众所众知的马恩的第一次会面。对这次会面的描述出自恩格斯写于1895年的信件,恩格斯于1842年10月从柏林到科隆再到巴门,然后在11月从巴门到科隆再到曼彻斯特。在恩格斯已发表和未发表的关于当时情况的资料中并没有提到马克思,而从当时的档案资料可以看出,恩格斯在《莱茵报》时期的主要事件是他与摩西·赫斯的会面。然而,赫斯在19世纪90年代没有被恩格斯所提及,因为赫斯及其思想对于恩格斯而言不再重要了。在1895年,恩格斯给马克思的传记作者写信,内容正是关于马克思的,他希望人们相信,在《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非常重要。但是,历史资料告诉我们,马克思只是在默认的情况下接管了编辑工作,而恩格斯不仅比马克思更早地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而且当时发表的文章数量是马克思的两倍多。
报告结束后,李志对卡弗的报告内容进行了评议,指出恩格斯在1844年之前已经在政治经济学领域有颇多成果,当时的马克思对于物质利益问题尚未表现出如此多的了解。如卡弗所说,把应该被论证的问题当作前提将导致方法论谬误。恩格斯称马克思为第一小提琴手并将马克思推到台前,这可能是恩格斯的一种自谦做法,并没有真实地反映二人的关系。卡弗的方法论原则启示我们采取更为开放和注重史实的研究方法来解释马恩之间的关系。
徐长福教授补充评论了两点。第一,卡弗的提示使我们关注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1859年)出版时的政策背景。彼时出版物仍受到普鲁士出版审查制度的影响,所以马克思的措词也不是很直接。相比之下,新莱茵报时期,即1848-1849年,普鲁士在言论上可能更宽松一些,或许与当时局势动荡、政府无暇顾及有关。第二,应区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来的专业经济学研究和最初掌握的一般经济学知识与经验,它们在思维范式上不同。虽然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就开始接触经济学的知识和实际问题,但他直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还在用哲学思维方式处理经济问题,而完全以专业的经济学思维方式研究经济问题还是在移居英国之后。恩格斯略有不同,他最初的经济学知识和体会是从经济实践中来的,后来顺势就进入了专门的经济学研究领域,他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1843-1844年)就表现出了很高的经济学专业水准。所以,不能笼统地说他们早就懂经济学了。
卡弗回应说,不管是在普鲁士还是后来的德意志帝国,严格的书报审查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马克思1859年的著作也受到限制,哪怕这种限制相对1840年代已经有所放松。另外,在1840年代,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等人实际上都没有在大学获得教职,因为大学清除了像马克思这样具有革命精神的人,所以马克思并不是在学术刊物发表哲学文章的学者,他是在报刊上发表关于工人阶级政治或其他时政问题的新闻工作者。
在评论结束后,讲坛进入讨论环节。中国人民大学谷民德博士生提问说,如何看待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领导地位(第一提琴手)的强调?卡弗回应说,领导地位可以从不同方面来理解的。马克思在名声、著述和工人运动组织上具有领导地位,但是恩格斯在财力和经济实力上占有领导地位,两者是互补的。还有同学问及青年恩格斯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研究情况。卡弗认为恩格斯在1842至1844年间用英语写的关于宪章派和社会主义者的文章很有价值,更有意思的是他用德语为德国读者所写的关于英国的文章(《伦敦来信》),恩格斯关于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的阐述是在向德国读者展示德国未来的样子。恩格斯的《伍珀河谷来信》对当地小范围的工业革命及其引起的阶级斗争作了分析,而这些状况是他在英国也观察到的,他的政治研究议题本质上是关于现代性、资本主义与宪政以及这些话题下的革命。
在讲坛的最后,卡弗衷心感谢了主办方与参会人员。徐长福对本次讲坛进行总结,期待有机会邀请卡弗教授莅临中山大学进行更为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