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第63期
2022年12月8日下午,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在线上举办了第63期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160余位师生参加。本次研习会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暨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文学锋教授主讲,主题为“实践推理的逻辑问题与进路”。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徐长福教授担任本次研习会的主持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高来源教授担任评论人。
徐长福向与会师生表示欢迎,他重申了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的初衷,简要说明了本次研习会的背景,并向与会师生介绍了本次研习会的主讲人和评论人。
文学锋首先用“一言九鼎”这一典故引出实践推理这一概念,通过对比实践推理和理论推理的异同,揭示实践推理的许多困难之处:实践三段论与形式逻辑三段论有相似之处,但实践三段论的结论并不是某个判断或命题,而是行动;行动离不开主体,也就因而离不开主体的其他命题态度,如欲求、意图等。
文学锋指出,亚里士多德早就以实践三段论的形式研究过实践推理,然而,在现代逻辑中,实践推理相比理论推理一直是研究相对薄弱的领域。为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就要考查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也就是探讨实践推理中的两个基本问题。为回答这两个问题,历史上可以参考的逻辑进路分别为von Wright的道义逻辑、Bratman的意图逻辑和Douglas Walton的论辩理论。这三种方案各有创见,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文学锋由此提出了二维推理观,借此对实践推理的两个基本问题给出新的回答。他认为,推理的个体心理维度为推断,推理的社会言语维度为说理,推断为说理提供经验证据,说理则为推断提供理论反思,两者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全面地刻画实践推理的定义与表示。他指出,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实践推理与实践理性、实践智慧这两个概念紧密联系,说明了其与实践哲学的内在相关性。文学锋接着对实践推理逻辑的可能进路作了展望。
在评论中,高来源提出,报告所阐发的实践推理逻辑是一种严格的逻辑哲学研究进路,其中二维推理观可谓该领域的重要理论创新。同时,他也指出,实践推理似乎仍然是在用形式推理的模式框定实践推理本身,在古典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型的过程中,形式逻辑已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拒斥,实践推理如何回应上述拒斥并超越形式逻辑,这或许是一个更为基础性的工作。对此,高来源介绍了实用主义在相近话题上的致思。他强调,在理论上分析实践推理是一项极有价值的研究,对实践哲学的逻辑学奠基来说十分重要。针对报告中数次谈及的心理主义,高来源提出了疑惑。
文学锋回应指出,逻辑学发展到弗雷格之后确实以反心理主义为主流,但本次讨论由于涉及实践态度,因而难免与主体的心理活动产生关联。他强调,实践推理逻辑是从推理反观实践,主要工作仍然是形式逻辑层面的研究。
徐长福认为,文学锋所谈的实践推理逻辑本质上是从逻辑看实践,而不是从实践看逻辑。从逻辑看实践,为实践哲学在逻辑学层面的奠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徐长福在总结时认为,文学锋提出的二维推理观是一元的,或可考虑添加“二元”的概念,因为实践活动终究是一项社会性活动,实践的参与者不仅包括主体“我”,也包括任何一个他者。实践的推理逻辑若考虑主体和他者两个元,或许更为完整。
徐长福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再次对文学锋和高来源表达感谢,同时感谢与会学友对本次研习会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