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哲学讲坛第25期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1-04-09

    2021年3月16日下午,实践哲学讲坛第25期在锡昌堂420教室如期举行。本次讲坛的主讲人为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系的尹树广教授,主持人为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徐长福教授,评论人为中山大学哲学系的马天俊教授。本次讲坛的主题为“哲学、实践和主体——实践哲学的理论反思”。

    尹树广老师主要探讨了“什么是实践哲学”以及“什么是实践哲学的主体”这两个问题。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他认为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哲学与实践的关系就成了问题,这个问题也涉及理性、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论和真理论层面上的讨论,而是第一哲学层面的讨论。接着,他梳理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德国古典哲学以及马克思等涉及“实践”与“理性”的诸多相关议题。他认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哲学是否终结,历来是重大的理论研究问题。在卢卡奇、阿尔都塞的实践理论中,这些问题得到了讨论。马克思扩展了实践概念的范围,我们今天仍然要思考这一理论创造的意义。

    就第二个问题而言,他认为实践的主体问题,是实践哲学的理论支撑点之一。因为没有了主体概念的可能性,实践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在古希腊时期,主体概念并没有成为存在论的基础性概念。到了近代,笛卡尔的哲学中以第一哲学的理念来肯定自我意识的主体地位,这个主体即割裂了心与物的关系基础上的纯粹意识主体,并在黑格尔那里被视为实体。这个纯粹自我意识的主体概念,从费尔巴哈开始受到批判。马克思指出现实的人的概念,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在当代哲学中,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生命政治哲学、新唯物主义理论都力图深入阐明主体概念。主体的研究构成了当代实践哲学的重要主题。

    演讲结束后,尹树广老师与在场的老师、同学们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场同学、老师们收获颇丰,讲坛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