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第54期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1-01-01

    2020年11月26日(周四)晚上19:30,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第54期在锡昌堂504室举行。本次研习会由荣伟杰博士生主讲,徐长福教授主持,龙霞副教授和潘易植硕士生评论。研习会主题为“检视恩格斯的发展观:一个形而上学考察”。

    荣伟杰博士生围绕他今年出版的著作《无限的荒谬:恩格斯发展观研究》,介绍了其历史沿革和主要思想。荣伟杰博士生指出,根据恩格斯,发展的永恒性在于无限性。但无限概念有两种,不论是哲学史上的讨论或恩格斯的文本中,都存在两种异质的、互不融贯的无限性。恩格斯曾原因黑格尔的辩证法,希望通过“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来解决两种无限互不融贯的问题。然而,随着对黑格尔文本的深入分析,可见他的辩证法与恩格斯发展观有多重区别。这些区别使得“量变引起质变”难以直接嫁接到恩格斯的论述中发挥作用。恩格斯对这一困难始终缺乏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原创性说明。但另外的证据表明,恩格斯并非“不懂”黑格尔。实际上,恩格斯(和马克思)已然对形而上学(或哲学)做出了扬弃。

    龙霞副教授评论道,荣伟杰博士生对恩格斯发展观的形而上学式探究应在马哲研究史上有重要地位,马哲研究在未来发展中非常有必要借助西哲的思维和方法拓宽自身,并随后提问:两种无限的划分在何种意义上是必要的?荣伟杰博士生认为,从这一区分出发能够彰显恩格斯发展观的不融贯性。这表明这一出发点是可行的,不是被禁止的。但它没有排他性,不排除从其他角度出发也可以达成同样的结果。潘易植的评论进一步指出了两种无限划分的历史渊源,及其对当代(现代)形而上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卢家银副教授与杨兴升博士生在讨论中认为,恩格斯的无限概念应当结合具体时代背景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来加以探讨。周东腾同学针对形而上学与实践的边界提出了问题,荣伟杰博士生回答道,扬弃形而上学要再超越哲学的意义上,在后哲学的意义上,而非前哲学的意义上。否则,事情分明就是哲学水平还不够,遑论扬弃。马天俊教授最后总结道,无限问题是人类思维中的重要问题,尽管数学曾以严格定义的形式界说了极限,但对无限问题的逻辑上的,因而也是形而上学的说明仍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