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坛第139期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11-30
2020年11月29日上午9点,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持的“马克思论坛”第139期于锡昌堂420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张立波教授做主题报告,题目为“在城市的天空下思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地形图”。主持人是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天俊教授。
张立波教授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城市的发展、思想的发生息息相关,有一个从北向南的思想中心转移过程,即从长春、北京、上海、南京,最后到广州。比如,上世纪80年代吉林大学高清海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对变革传统苏联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是突破性的,在学界引起广泛影响。上世纪90年代末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的《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一书出版,在学界造成轰动,引领了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潮流。在这种关联性中,我们可以画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地形图。实际上,我们还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不同的城市生活过,而这种经历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这在深层的意义上使思想与城市关联起来。进一步,张立波教授谈到“都市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强调对城市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比如空间、布局、规划等等。这关涉到他的研究兴趣,文化哲学的研究,以及他的业余爱好,从事从乡村文旅和城市意象的规划和咨询工作。基于这种研究和爱好,通常他会让学生实际地参与到城市文化的建构与体验之中,作为他们学术思考的组成部分。最后,张立波教授指出他的这种研究路数可能有点后现代主义的意味,更加强调个人的经验、体验,而这可能决定了思想的不同样式,从而回到自己原本的论题。
讲座结束后,张立波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非常深入的互动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