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坛第109期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05-31

徐俊忠、吴重庆等主讲马克思论坛第109期

2016年9月8日,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109期在锡昌堂420教室举行。本次论坛以“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的回顾与反思——暑期农村调研分享会”为题,由徐俊忠教授、吴重庆教授、周兵副教授以及尹胜、李婷两位博士生进行分享,五位讲者展示了各自在暑假期间到农场和山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的成果,让参与论坛的学生和老师受益颇多。

吴重庆教授带领的团队前往六大贫困山区进行关于精准扶贫的调研,调研地点分别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粤北山区、乌蒙山区和六盘山区。经过调研发现,扶贫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扶贫项目没有真正、持续落到实处,地方存在扶贫项目与政府领导挂靠的现象,从而导致扶贫项目不能持续开展;另一方面,扶贫工作者难以与贫困户真正接触,以武陵山区为例,当地扶贫工作组需要应对各级检查,并花费大量时间处理检查工作,因此导致扶贫工作人员难以真正与贫困户进行接触,了解扶贫对象的实际需求。除此以外,如何处理地方政府与外部投入资源的关系,以及如何将扶贫资金落到实处,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徐俊忠教授的团队则分别前往了河北冀州的国营农场、周家村和兴十四村等地开展调研,由周兵副教授、尹胜博士和李婷博士进行展示和分享。周兵副教授讲述了农场调研的概况,并引发了关于国营农场的示范性何以可能的思考。尹胜博士则从农业的集体经营与管理的精致化、合作社的产业布局与发展、合作社的属地社会治理和集体主义精神等四大方面,给听众们展示了目前我国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周家庄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其背后的宝贵经验。最后,李婷博士分享了集体村庄兴十四村的调研经历,分别从兴十四村发展历程、兴十四村当下产业结构及其管理制度、兴十四村的启示三方面展开,阐述了自身对于集体经济资金与劳动力的整合能力的思考和认识。

本次论坛为参与的老师和同学们展示了丰富的调研经历和宝贵的学术成果,并令听众们对集体经济和精准扶贫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了解,真正体会到了实践与学术理论相互结合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