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坛第104期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05-31

徐俊忠教授主讲马克思论坛第104期

毛泽东诞辰纪念日2015年12月26日(周六)晚上7:30,在中山大学锡昌堂420室徐俊忠教授主讲“关于毛泽东研究的几个问题”,作为马克思论坛第104期。论坛由吴重庆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学术界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们,以及对此研究方向感兴趣的中山大学各院系的师生们共计50多人,积极参与此次学术活动。

徐教授认为,“我把毛泽东的思想及其实践作为未来学术上安身立命的领域的选择,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确实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它是一个值得深度开发的学术富矿。”他还开启了四个问题的再思考:

一、关于“决议”对中共八大的定性之再思考;关于“八大”对于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毛泽东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有任何反对意见的。问题在于中共“八大”有一个“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其中提到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实质是所谓“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提法,当然是为了论证发展生产力的合理性。但是如果确认了这一提法,那就意味着否认社会制度改革与调整的必要性。但这恰恰是毛泽东无法认同的。因为在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建立确实开辟了中国人民解放的广阔前景,但是,我们所建立起来的那个制度系统,是否都属于“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范畴,这是大有问题的。

二、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毛泽东提出“虚君共和”、权力下放的改革思路。毛泽东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始终抱着反思与改革的态度,反对教条主义,不满中央高度集权的体制。

三、在农村现代化问题上,毛泽东既摒弃了西方的城市化道路,也突破了苏联模式,指出通过农业合作化,推助农村人民公社发展来实现草根工业化和在地城镇化。

四、对于民主问题,毛泽东同样突破西方和苏联的模式,既不主张资本主义式的投票选举,也试图突破苏联的官僚家长式社会主义,提出应该使人民全面参与国家、军队、经济、文化的管理,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些见解和努力即使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值得我们再学习、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