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坛第97期
王立胜教授主讲马克思论坛第97期
2015年9月30日下午,在中山大学锡昌堂420室主办了马克思论坛第97期。本次论坛邀请新疆喀什市常务副专员王立胜教授主讲“新疆问题与新疆治理”。论坛由徐俊忠教授主持。
首先,王立胜教授介绍了新疆喀什的基本情况,然后以暴恐事件为线索,树立了新疆分裂活动的历史渊源,包括“三种势力”(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民族分裂)的兴起、“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思潮的传入。王教授认为,1933年11月12日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是往后分裂活动与暴恐事件的历史源头。王教授还为师生们介绍了20世纪40年代新疆“三区革命”早期的性质,并指出苏联的目的并非真正支持新疆独立,而是利用他们创造的形势与国民政府谈判。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新疆社会比较稳定,宗教热潮与分裂主义的死灰复燃肇始于80年代民族政策的失误。徐俊忠教授也赞同80年代很重要,去政治化、去毛泽东化、去阶级政治是关键,直至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开启了新一轮的援疆,局势才发生了好转。
其次,王立胜教授重点解释“新疆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并举马戎胡鞍钢的“第二代民族政策”为引,导出以下三个观点:(1)新疆问题的实质是:国家建构在新疆没有完成。(2)中国传统的天朝体系缺乏主权概念。(3)缺乏主权概念,就缺乏现代的边疆概念,缺乏边疆概念就导致中国边疆学的缺失。
于是,王立胜教授为同学们推荐了一系列书籍:托马斯·巴菲尔德《危险的边疆》、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马大正《新疆研究十四讲》、《中国近代边界史》等。并强调新疆的根本问题就是国家认同没有完成,包括:国家根本制度的建立、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认同。其中,国家认同没有完成,是指以往新疆老百姓的国家认同是建立在对毛泽东的认同的基础之上的,解构了毛泽东,就等于解构了国家认同。毛泽东解构了,真主回来了。
最后,王立胜教授指出,治理新疆先要研究边疆问题,建构中国的边疆理论,区域主义是出路。处理新疆问题应该是区域主义为主而不是族际主义为主。中国边疆理论应该是以区域主义为主、以族际为辅的思路,这也是新疆治理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