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坛第91期
韩东屏教授主讲马克思论坛第91期
2014年6月12日晚,马克思论坛第91期在锡昌堂420会议室举行,论坛邀请美国华伦威尔逊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河北大学特聘教授韩东屏博士,作了题目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三农问题”的主题报告,徐俊忠教授主持并代表马哲所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中心向韩教授赠送了纪念礼品,吴重庆教授作总结点评,报告后韩东屏老师与参加论坛的学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韩东屏教授首先以自己作为中国农民的儿子及在美国多年的经历谈了对美国社会失败的感触,认为政治学首先是要讲立场的,而我们生活在一个阶级社会,对美国的成功及美国制度不能给予过高的评价和期望。中美两国农业方面的基本国情迥异,中国自古以来都面临着地少人多、土地紧张的问题,以较美国少太多的耕地资源养活15亿人口。中国农民在处理人地关系紧张的问题中,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历史传统,因此是十分擅长种地的,而中国改革开放后竟然请美国专家指导中国农民如何种地,同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忽视了中国耕地不足的具体国情,导致中国现今需要进口大量粮食,出现粮食和农业危机,同时还伴随着转基因作物威胁。
其次,韩教授讲到美国社会的失败方面:包括贫富两极分化,失业问题,穷人靠政府救济并毫无生活意义和希望,吸毒犯罪率奇高,穷人无家可归,政治腐败,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中医生的贪婪等等方面。韩教授认为,美国社会的失败归根于美国的农业失败,大规模机械化农业无法吸纳就业人口,过度使用化肥导致土地板结等农业危机;从国际历史角度看,中国毛泽东时代曾经是唯一解决三农危机的国家,用集体的力量应对三农危机,同时全民支援农业农民,全民办农业办水利,以及有机农业的发展,解决了无家可归流浪者、娼妓吸毒等问题。中国毛泽东时代的一些制度实践其实对当下是有重要意义的,譬如赤脚医生制度,曾被联合国给予很高评价,因此中国应有一定的制度自信,而不是盲目的向西方尤其是美国学习。
最后,吴重庆教授作总结发言,提到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价值所在,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衡量,农业农村同时关系社会的良序发展;对小农经济的看法也要有所反思,要关注和提倡小农之间的合作;关于大跃进饥荒非正常死亡数字,要充分考虑统计与政治立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