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坛第88期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05-31
潘毅教授主讲马克思论坛第88期
2014年3月21日,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88期在本所会议室锡昌堂420室举行。本期论坛邀请到香港理工大学潘毅教授主讲“中国集体经济村庄研究”,由徐俊忠教授主持。潘毅主要围绕着河北周家庄集体经济的实践,向在场的师生做了精彩的报告。
潘教授首先回顾了她近年来的学术历程,说明自己研究集体经济的缘起。潘教授认为,从关注中国女工到工地上的建筑工,再到不同于市场经济的社会经济,都是在为众多农民工寻找出路。正是从周家庄集体经济的成功实践中,她发现了这条出路。
接着,潘教授重点介绍周家庄集体经济的具体实践和成功之处。她认为,一些学者对人民公社的批评是站不住脚的。周家庄人民公社自上世经80年代以来,坚持合作社、生产队两级所有制,坚持工分制,对劳动力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行口粮按需分配、工资按劳分配的原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公社的农业和工业均衡发展,无一失业者,无一外出打工者,无一外嫁女,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方面都有切实保障。更重要的是,与富士康工厂的工人相比较,周家庄每个人呈现出一种良好的精神面貌,都有强烈的归属感。
报告的最后,潘教授重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无效率、不和谐。她坚信,综合了个人与集体、效率与平等、自由与管制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才是最有希望的,最值得选择的。
报告结束后,在场的师生就周家庄个人自由、民主监督和发展前景等问题纷纷与潘教授展开了互动交流,互动中,主持人徐俊忠教授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做了回应。
最后,吴重庆教授对报告作了点评。他认为,我们应该打破人民公社的刻板印象,将集体经济仅仅看作一种生计方式。周家庄很好地解决的了人民的生计问题,理当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