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坛第53期2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邹诗鹏教授主讲马克思论坛第53期2

2011年6月7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邹诗鹏教授来本所主讲马克思论坛第53期,主讲题目为“青年马克思何以在激进民主主义上逗留?”。

附:论坛内容摘要

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即德法年鉴时期,这是一个马克思本人告别古典自由主义以及浪漫主义传统,转向激进民主主义思想进而孕育共产主义思想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集中撰写了几部政治哲学著作,作品主题是政治批判,内容是对黑格尔法哲学与国家哲学的批判。已有的研究大都认为,马克思从费尔巴哈式的旧唯物主义向新唯物主义以及唯物史观的转变似乎是在1845年突然完成的,而1843年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则只是一种过程性且迅速滑过的短暂停留,并且还局限于费尔巴哈水准。但邹教授认为,1843年青年马克思在激进民主主义思想上作了一次着意的逗留。从理论路向上讲,这样逗留意味着马克思在先前确立的基本的唯物主义及无神论立场之后,完成了对欧洲近代思想传统的批判与超越,并实现了从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向激进的政治批判的主题转变。对黑格尔法哲学与国家哲学的批判,表明马克思已从自然社会结构转入政治社会结构,告别了青年黑格尔派,初步完成了对费尔巴哈式的无神论及其人本主义哲学的超越。因此,通过对马克思1843年有关政治哲学思想的解读,可以看到青年马克思是如何出离青年黑格尔派与费尔巴哈,如何实现对欧洲近代思想传统的批判与超越。就政治思潮的走向而言,马克思在激进民主主义上的逗留,意味着从自由主义向社会主义思潮的转变过程一定经历了激进政治时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积聚并汲纳了相关社会政治思想资源,培植起一种既生发于、又异质于自由主义的新的社会政治力量,不仅与已经兴起的保守主义区分开来,且使得随后展开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更加稳健并富于成效。正是在激进民主主义基础上,马克思开始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进而在1845年真正实现了从激进民主主义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相比之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尽管集中了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并且先行地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但依其政治意向而言,则只是激进政治及其激进民主主义与科学共产主义之间的一次缓冲。《德法年鉴》时期强化的政治批判,与贯穿于整个青年马克思思想中的哲学人类学以及初步呈现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各有侧重,但却相互交织并内在关联,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更不能扬此抑彼。不理解1843年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思想,也就不可能理解初步呈现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贯穿于《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也不可能把握在青年马克思思想中不断深化的哲学人类学,更不可能进一步把握唯物史观;不理解马克思在激进民主主义上的逗留,也不可能真正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进而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