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桂教授为衡水市政协做专题报告
中山大学李宗桂教授为衡水市政协做《董仲舒儒学的历史贡献和现代意义》专题报告
2019年6月28日,衡水市政协邀请著名董学研究专家中山大学李宗桂教授为领导干部做《董仲舒儒学的历史贡献和现代意义》专题报告。市政协主席李洪林,副主席赵维东、马卫、平荣振、韩克俭,秘书长刘世栋出席报告会。市政协副主席牟景山主持报告会。驻衡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市直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各县(市区)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县(市、区)文化艺术界委员代表和县级政协机关部分干部,以及衡水学院部分师生,共计5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李宗桂教授是中山大学哲学系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当代中国文化、现代新儒学。出版著作10余部,主编学术丛书多套,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是《人民日报》向海外介绍的中国文化研究专家。
李宗桂教授介绍了董仲舒其人其事,并且深刻剖析了董仲舒儒学的主要内容、历史贡献、现代意义,让大家对这位汉代大儒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关于董仲舒其人其事,李教授根据《汉书·董仲舒传》中的记,载,重点讲了董仲舒三次对策、两相骄王的政治经历,三年不窥园的勤学精神,以及构建封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整合价值、统一思想的学术贡献。关于董仲舒儒学的主要内容,李教授指出董仲舒继承孔子的仁学、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礼法融合思想,对儒学做出了符合时代需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出了德主刑辅(礼法合用)的治国方略、构建了长治久安之道。关于董仲舒的历史贡献,李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即构建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为封建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条件;构建了礼法结合的治国方略及其思想传统;完成了思想统一的历史重任;铸造了思想家与政治家合作的传统;促进了重视教育的传统的形成。最后,李教授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董仲舒思想的现代意义:以“大一统”为重心的家国情怀;以“五常”为依托的精神家园建构;以长治久安为追求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担当感。
李教授的讲座深刻严谨又通俗易懂,追溯历史又联系现实,深深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位听众。大家认为,李宗桂教授的讲座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思考和对策,听后深受教益。大家表示一定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服务当今,为助推“文化衡水”建设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