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学习、宣传和研究十七大精神的系列活动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本基地自觉担当学习、宣传和研究十七大精神的责任。主要工作包括:
一、举办“学习十七大精神 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场学术会议
为贯彻十七大精神,由本基地和教育学院社科系主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学术研讨会,
钟明华院长、徐俊忠所长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研讨会。与会者从社会正义、生态文明、文化发展、以人为本等角度对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做了深入探讨。
二、基地主编的杂志《现代哲学》开辟十七大研究专栏。
十七大一结束,杂志即组织两篇专题论文,并撤下已编发的稿子,腾出篇幅,保证有关十七大稿件及时发表。本期发表了国家文化部党组书记于幼军同志的《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和本校教师张彦的《十七大精神对德育的关照:德育的和谐》两篇文章,配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和宣传。正在编发的2008年第1期,还将刊发一批研究十七大的笔谈。
三、发表研究论文
1、《广东哲学界学习十七大精神座谈会纪要》,《现代哲学》2007年第6期
其中介绍了本所
2、徐俊忠:《人民民主——理解十七大政治改革新构想的主线》,《南方日报》2007年12月6日理论版
文章篇幅5000多字。作者认为,作为一个政治范畴,“民主”的含义随着从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的变化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中国共产党提出“人民民主”概念的重要依据。“人民民主”是一个具有浓重中国特色的概念,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中国共产党所致力建设的应该是为人民所共有、共用和共享的民主,而不能成为少数人所私有,甚至是少数人压迫人民的工具。十七大报告对未来中国进行人民民主建设做出了科学而积极的规划。这较之以往历次党代会,其特别之处在于:⑴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理念”的要求。⑵提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民代表”的建议。⑶论述“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力”的方略。⑷提出公权力配置的新思路。⑸更加强调人民民主与党的领导的一致性。
3、徐俊忠:《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山大学报》综合新闻版
该文紧扣中共十七大“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根本性的观点,论述了人民民主概念的内涵、历史以及十七大对人民民主概念的提升,重申了十七大报告对未来中国进行人民民主建设所作出的科学而积极的规划并具体论述了该规划较之以往的特别之处。
4、李宗桂:《提升软实力 重在文化民生》,《人民论坛》
作者认为,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的人民生计。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文化民生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广大群众的精神生命的安顿问题,亦即安身立命之道的解决问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倡导的思想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呈现的基本内容,亦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毫无疑问是文化民生精神生命所在,是当今社会的精神支柱。需要注意的是,要对不同层次的人有所区分,既要坚持文化的先进性,也要重视文化的普及性。
5、李宗桂:《弘扬中华文化 构建精神家园》,《南方日报》2007年10月30日理论版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七大报告中这个重要论述,是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思路。作者认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我们应当自觉地保持、坚持文化的民族性,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还应当站在改革创新的时代高度,用新的时代精神审视中华文化,更新中华文化,进而发展中华文化。
四、宣讲党的十七大精神
1、2007年12月6日,徐俊忠所长在《岭南大讲坛》上作“人民民主:理解十七大政治改革新构想的主线”的报告。该论坛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科联主办。
2、2007年12月10日,徐俊忠所长应邀在湖南师范大学“麓山论坛”作了“民主——一个仍需言说的范畴”主题报告。从“作为政治理念的民主”,“作为制度规则的民主”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之思”三个方面言说何谓民主。
3、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专职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