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出版专著
1、徐长福主编:《实践哲学评论》第1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
【简介】:本所创办《实践哲学评论》,是联合学术同仁,群策群力,共同建构一个国内实践哲学研究、译介、批评和交流的学术平台,以期深入挖掘实践哲学传统学术资源,积极探索原创性的实践哲学新形态,充分展现实践哲学已有及未尽之意义。本书共以实践哲学学科域为定位,以学术质量为最高判准,接轨国际通行审稿制度,尤其鼓励和欢迎原创性和评论性文章,常设栏目有“专题(研究)”、“名家专论”、“异质性哲学园地”和“批评与对话”。鉴于稿件来源及质量等因素,《实践哲学评论》拟以每年一期的频率,不定期出版。
2、谭群玉:《中山大学外语学科90年史稿(1924-2014)》,“纪念中山先生创办中山大学90周年校庆丛书”,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谭群玉是第一学术主持)
【简介】:2014年,中山大学建校90周年,其外语专业建设也有90年历程。此时,回顾历史,有着特别的意义。本书分7章讲述中山大学外语学科发展的历程:1924—1936,由初创到发展;1937—1949,战争岁月;1950—1976,经历国家院系调整的学科曲折发展;1977—1991,学科重建到充实;1992-2001,整合发展;2001-2014年,跃上新高;以及2014年翻译学院和外语学院合并为大学院的融合创制。学科的发展也从侧面展示了90年间中国历史的发展变革,因此,这部历史也是中国当代文化进程的缩影。
3、吴重庆:《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社科文献出版,2014年1月
【简介】:本书是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吴重庆教授自1996年至今已发表的与中国基层社会研究相关的论文的结集。作者独创“无主体熟人社会”概念,并将“无主体熟人社会”的形成置于“大历史”的视野下加以考察,籍此从某一侧面观察中国基层社会在革命及后革命时代的历程与特征。“无主体熟人社会”这一概念可以更为准确地揭示今日中国广大“空心化”乡村的社会特征。
【说明】:杨华:《“无主体熟人社会”与乡村巨变》,《读书》2015年第4期,由对吴重庆教授的此书进行了评论。
4、吴重庆:《白昼之子-----六十年代学人独白》,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1月
【简介】:本书是作者对自己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心路历程的一次梳理——“文化热”的狂飙,研习中国古代哲学的耽乐,遭遇流俗文化的偏激,创办刊物的磨砺,身处异国的旷逸,农村田野调查的贴地,还有撰写时评专栏时对民气及文化复兴的期待。
5、吴重庆::《孙村的路——后革命时代的人鬼神》,法律出版社,2014年6月
【荣誉】:荣获广东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2017年10月20日颁奖
【简介】:本书是作者积十余年之功,对其家乡莆田孙村所作的研究内容包括通婚圈、俗“例”之变、灵力兴衰“共时态社区”中人鬼神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依托于乡土社会文化网络的“同乡同业”经济等。作者探寻微观历史中的细脉与秘径,从日常生活变迁和延续的角度来考察问题,以小见大,贴地入微。本书内容生动,并且带有较重要的理论含义,包括对国家与社会、传统与现代/革命等二元对立框架的反思,以及对“权力的文化网络”、乡村“空心化”等被较普遍使用的概念的重新论证。
6、唐洲雁:《毛泽东的成功之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简介】:本书收入的26篇文章共分为5个专题,主要研究了毛泽东的成长经历、特点和受到的各种思潮的影响,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毛泽东对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开创和设计,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原因,以及如何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等问题。本书所收文章均为作者多年来研究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一些学术论文,材料翔实,文字晓畅,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7、唐洲雁:《伟大工程与伟大梦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简介】:本书收入作者多年来撰写的有关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文章二十三篇,共分为五个专题,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建设基本历程和主要经验,追溯了共产党员先进性基本要求的由来和发展,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的历史进程,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逻辑过程,以及重点研究了十八大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和实践,阐述了“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