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发表论文
1、旷三平:《和谐与形而上学》,《哲学研究》2012年第5期
2、旷三平:《哲学本体论与现代性的理论耦合》,《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3、刘森林:《焦虑、中国特性与国家认同》,《现代哲学》2012年第1期
4、刘森林:《虚无主义的阶级论界定:从马克思看屠格涅夫》,《深圳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5、徐长福:《对亚里士多德的实践逻各斯思想的梳理》,原载《求是学刊》2012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2年11期摘编转载
6、Xu Changfu, “The incomplete Transformation of Sinicized Marx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美国), Vol.26, No.1, March 2012, pp.1-17.
7、徐长福:《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与唯物史观的张力及其在西方语境中的开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2期
8、徐长福:《论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与唯物史观的张力——基于中国语境的一个考察》,《哲学动态》2012年第5期
9、马天俊:《哲学:爱谁的智慧?》,《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期
10、马天俊:《恩格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3期
11、徐俊忠:《应加强对毛泽东思想生平的“认知性研究”》,《现代哲学》2012年第1期
12、荣剑:《谁的海德格尔——以张一兵教授的一篇哲学论文为分析案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9号第A07版
13、谭群玉:《治学、哲学、美学、学科建设导论——俞吾金就聘中山大学讲座教授系列学术讲座概述》,《现代哲学》2012年第1期
14、龙霞:《碰撞与交融——“社会转型与政治认同”国际研讨会综述》,《国际学术动态》2012年第2期
15、[波兰]Piotr,W.Juchacz著、林育川译:《熊彼特之刺——1989年后波兰地方自治的出现及其发展》,《现代哲学》2012年第1期
16、[波兰]布克辛斯基著,宋扬、田明译:《中东欧政治认同的转型:以波兰为例》,《现代哲学》2012年第1期
17、李萍:《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研究方式之探析》(Thoughts on Innovation in Mainstream Ideology Research,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8月(英文版) 总第33卷第3期
18、李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返本归真》,《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5期
19、俞吾金:《黄金律令,还是权力意志——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命题的新探析》,《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5期
20、俞吾金:《康德三种知论探析》,《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7期
21、刘森林:《物、物化、物象化:马克思物论的新认识》,原载《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第7期,《新华文摘》2012年第18期全文转载
22、刘森林:《论虚无主义与形而上学——基于唯物史观与文明论意义上的思考》,《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22、刘森林:《物与意义:虚无主义意蕴中隐含着的两个世界》,《中山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23、刘森林:《资本与虚无:马克思论虚无主义的塑造与超越》,《吉林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24、刘森林:《重思“物化”》,《哲学动态》2012年第10期
25、旷三平:《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创新的三重视界》,《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
26、旷三平:《关于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的可能性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4期
27、徐长福:《笛卡尔对理论原则与实践原则的区分及其对中国学界的启示》,《现代哲学》2012年第5期
28、徐长福:《爱智慧与爱自由:实践哲学的根本旨趣》,《哲学分析》双月刊 2012年第6期
29、林育川:《析G·A·柯亨对自由主义平等主义的批评》,《学术研究》2012年第7期
30、田明:《语言与历史总体的呈现——<德国悲悼剧起源>中的历史认识论思想》,《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31、田明:《什么现代性首要表现为“审美” ¾¾从本雅明的视角看》,《学海》2012年第5期
32、郝亿春:《快乐的本性及其在好生活中的位置——从德性伦理的视域看》,《现代哲学》2012年第5期
33、田明:《论本雅明的知觉思想》,《现代哲学》2012年第6期
34、林育川:《拯救正义,意在平等——G.A.柯亨的<拯救正义和平等>解读》,《开放时代》2012年第12期
35、吴重庆: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载《南方日报》理论版201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