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发表论文
1、叶汝贤:《辩证地历史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现代哲学》2008年第1期
2、叶汝贤:《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深入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发的唯物史观》,《哲学研究》2008年第2期
3、叶汝贤、王晓升:《发展观的发展与30年中国改革主题的转换》,《学术研究》2008年第6期
4、徐俊忠:《十七大政治改革构想的主线》,《现代哲学》2008年第1期
5、李宗桂:《国学与时代精神》,《学术研究》2008年第3期
6、王晓升:《以人为本的含义辨析》,《现代哲学》2008年第1期
7、王晓升:《在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评哈贝马斯的商议民主概念》,《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8、王晓升:《强化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主导地位的几个策略问题》,《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6期
9、刘森林:《先验的自然性事实,抑或实践的社会性事实?——劳动主体性的根基重建与性质追问》,《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10、刘森林:《主体性理论视域中的现代辩证法》,《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11、刘森林:《遏止虚无的两种路径:马克思批评施蒂纳的启示》,《学术月刊》2008年第6期
12、刘森林:《从“史诗”与“浪漫诗”的对接看马克思对浪漫主义的继承与改造》,《江海学刊》2008年第3期
13、刘森林:《马克思的经验主体观:从批判施蒂纳的角度看》,《学术研究》2008年第4期
14、刘森林:《“现实的人”与“惟一者”:马克思与施蒂纳的主体论之别》,《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5、刘森林:《启蒙与虚无:从主体概念看发展的一个内在矛盾》,《当代社会发展研究》第3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16、徐长福:《柏拉图相论与异质性问题》,《江海学刊》2008年第1期
17、徐长福:《继续推进哲学观念的转变——读<边界意识与人的解放>》,《天津社会科学》(双月刊)2008年第1期
18、徐长福:《异质性的得而复失——柏拉图<巴曼尼德斯篇>读解》,《复旦学报》2008年第2期
19、徐长福:《拯救现象与拯救实践——异质性问题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求是学刊》2008年第1期
20、徐俊忠:《关于解放思想的几个问题》,《现代哲学》2008年第4期
21、刘森林:《主体:在自我性与社会性之间——马克思的主体实现论检思》,《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
22、王晓升:《在形而上学与日常知识之间——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三个基本命题 》,《哲学动态》2008年第10期
23、徐长福:《论亚里士多德范畴理论中的符号指谓问题》,《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收录在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主编的《西学东渐研究》第5辑(商务印书馆,2015年1月)
24、徐长福:《马克思与康有为对中国社会进程的预见——为改革开放三十年而作》,《河北学刊》2008年第28卷第6期
25、徐长福:《关于实践的哲学与作为实践的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范式的危机与出路》,《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6期
26、叶汝贤:《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建构和重构——郁建兴<马克思国家理论与现时代>评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