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出版专著
1、叶汝贤主编:《哲学与现代化》第2缉,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2、郑永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简介】:该书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为主线,系统研究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形成到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几个发展阶段与发展过程,着重研究了我国面向21世纪在面临经济全球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等重大历史性课题的条件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理论、内容、领域、功能等方面的发展问题。
3、孙正聿:《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简介】: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但是,人们在实际运用中却往往把辩证法当成恩格斯所批评的“可以用来套在任何论题上的刻板公式”。正是针对这种状况,本书从反思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辩证法的基本命题出发,在总结辩证法的理论遗产的基础上,分别地探索了辩证法的发展学说、批判本性和实践基础,进而集中地阐述了马克思的实践反思的辩证法,并对当代辩证法理论的社会生活基础、总体特征、主要内容和基本范畴做出了比较系统的论证。
4、丰子义、杨学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简介】:本书从当代全球化现实出发,首先考察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来源和变革过程,而后系统分析了马克思从早期一直到晚年有关“世界历史”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及其方法论意义,并结合当代全球化实践,用这一理论对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如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全球化与历史发展趋势、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充分论证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
5、顾海良、张雷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荣誉】:该专著荣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获得2007年10月在中国人民大学颁发的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简介】:本书以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历史、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的系统论述为基础,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革命及其历史意义,以及马克思逝世后一百多年来劳动价值论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过程作了清晰梳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科学技术革命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新变化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进而对劳动价值论在现时代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劳动的新内涵、价值创造的意义、价值形态的新变化,以及国际价值的新形态等问题作了新的探索,提出了当前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究的一系列新的观点。
6、何萍、李维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简介】:本书以19世纪中叶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为背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史的回溯和论的思考,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流关系,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经验教训,考察了20世纪中国思想世界中马克思主义与三民主义、自由主义、科学主义的复杂联系,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7、杨耕:《为马克思辩护》,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简介】:《为马克思辩护(京华学人卷)》共分四编,其内容有:马克思哲学基本特征研究、马克思哲学基本观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及西方哲学史研究、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8、田丰:《文化进步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简介】:该书对全球化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矛盾的实质和演化趋势、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发展和进步的机制、全球化与中国文化转型和发展的互动关系,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对如何重建人类精神家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了哲学反思和前瞻。
9、 潘逸阳:《农民主体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
【简介】:该书是研究中国现代化与农民问题的力作,提出并论述的当代中国农民是中国现代化主体的观点,对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正确认识、理解、提高农民有深刻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