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哲学讨论班第3期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12-02

  “异质性哲学研讨班”第3期于2019年1月2日在中山大学锡昌堂420教室进行,本期阅读《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第2章的内容,由中心成员刘宇副教授(西南大学)主讲,周宏胤主持。

  本章的标题是《实体的完形和虚体的完形——区分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的形上基础》,可以说,这章是本书最难理解的一部分,尤其是涉及到“实体”、“虚体”、“实体完形”和“虚体完形”等重要概念。徐长福教授在本书中所确定的角度和基点是工程,这是我们阅读时一定要注意的。从工程出发,我们能够发现这个世界有两类东西不能相互还原:一是实体,一是虚体。正是它们构成了区分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的形上基础。

  本章经过四步推导,发现了一个异常简洁的世界,即一个由实体完形和虚体完形组成的世界。实体完形指任何可以在工程中予以操作界定的实存个体,它具有若干属性但却是一个单元。实体之所以恰好具有如此这般的属性组合,完全是自然界偶然造成的,每一实体所具有的各种属性间不必然都有逻辑性联系。虚体完形是指通过属性间的必然联系而构成的逻辑性系统,它是工程设计的指针和依据。

  任何一项工程都要牵涉很多实体和虚体。实体与实体组合,虚体与虚体衔接,实体表达虚体,虚体范导实体,相互间错综交织,从而使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成为实体与虚体的多重复合。这就决定了工程的思维方式不可能是一理贯通式的虚体思维,而只能是实体思维;但又不是一般的实体思维,而是价值化的实体思维,即不是以认知为目的的实体思维,而是以筹划为目的的实体思维,即本书所谓工程思维。

  刘宇副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这章的具体内容,尤其是解析了相关概念,让在座的同学非常受益。刘宇副教授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如实体完形的非逻辑复合是如何实现的?复合了什么?虚体的逻辑复合是靠什么实现的?实体能否以类型的方式来制作,比如工业制造中的批量生产?工程的个别性体现于什么?质料,组合形式,空间性,还是别的什么?徐长福教授就本章中的几个关键概念以及刘宇副教授提到的一些问题做了回应。最后,刘宇副教授和徐长福教授也与在座同学就相关问题做了进一步讨论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