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哲学讨论班第1期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12-02

  根据中心主任徐长福教授在第6届异质性哲学研讨会上的倡议,中心拟开展以“异质性哲学”为中心的一系列活动。其中一个活动是“异质性哲学讨论班”,以在校同学阅读徐长福教授的相关著作为主要内容。本讨论班要求领读人重在梳理文本,澄清概念,对核心概念做必要的辨析。

  “异质性哲学讨论班”第1期于2018年11月29日在中山大学锡昌堂420室举行,本期讨论班阅读的文本是《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2013年,重庆出版社,修订版)第一章,由中心成员赵映香副教授(大理大学)担任主讲,周宏胤担任主持。

  赵映香副教授首先谈了自己阅读徐长福教授著作和论文的一些心得体会。她分享了她在求学期间读完异质性哲学后所写的几段话:“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深切的感受到了新的思维方式正在头脑中安装,而旧的思维方式正在卸载,我不敢保证或确定它们分别安装和卸载了百分之几,但正在安装和卸载却是事实,这种震颤是明显的。其外部表现主要是:当我回过头去重读老师的一系列论文和著作,包括《拯救实践》时,感觉比以前读时更容易理解,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同时也在循序渐进的重读马克思、恩格斯和西方哲学传统中一些大家的作品,感觉眼前一亮,也比以前更容易理解,进度也快了一些。” “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经典也好,对日常的言论也好,都会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分析。不再是那种面对问题时手足无措,只能在表面上发发牢骚,发泄情绪的状况,而是逐渐能够运用这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从学理上去加以内在的,理性的给予思考和解决。对我来说,这样的洗礼来的是有些晚,但是‘朝闻道,夕死可矣’。”赵映香副教授的博士论文(《自由如何具体化——用指谓意义分析法所做的一种研究》)得益于徐长福教授所开创的这套异质性哲学方法。徐长福教授对这篇论文的评价是:“[这]是一篇选题重要并真正具有创新观点的学位论文。作者采用了我近年来大力阐发的符号指谓分析方法以及传统哲学中的一些邻近方法,对自由这个老话题做了别开生面的研究,揭示了自由言说的语言逻辑机制。”

  接着,赵映香副教授详细解读了《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第一章《问题:思维方式的僭越》的内容。讲解结束后,徐长福教授、高申春教授、胡志刚副教授以及在座同学等与赵映香副教授做了充分的交流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