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哲学读书会第24期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12-02

  实践哲学读书会第24期于2019年12月6日在中山大学哲学系锡昌堂420室举行,此次读书会的阅读文本是平子友长教授的《物象化与物化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由邓伟生老师主持,2018级博士生施娜同学领读。

  施娜指出,这篇文章一共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现代市民社会颠倒的结构,第二部分讲马克思物象化和物化学说的逻辑结构。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平子先生抛出来了一个社会现象,然后他在第二部分中用理论去解释和分析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在第二部分中,又有6个小点。首先,平子先生将马克思的经济学三位一体结构引出来,因为该结构可谓是物象化论的一个缘起,是最初引发马克思去思考物象论的一个问题。第2点和第3点可以看作是对第1个问题的一个回答,第2点其实讲的就是物象化,第3点讲的是物化。第3点也是平子先生跟广松涉的观点最不一样的地方。广松涉只指出了物象化,也就是说,广松涉认为马克思所揭示的三位一体这个问题,其背后的本质问题是人向事物颠倒,这个也是物象化的原因。但是平子先生则认为,在物象化之后还有一个物化。也就是说,物象化还不是最终原因。第4点和第5点其实是对第2和第3点的具体体现。比如第4点,在广松涉那里,如果追究经济学三位一体结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的话,广松的回答就是物象化,就是商品拜物教。但是平子先生认为,物象化之后还有物化,就是这个物象化所体现的主体间性,在商品中所体现的这种主体间性其实最终还有一重关系的体现,即货币。商品在流通领域通过货币这个等价交换的形式来体现它的价值,所以货币也要体现一种社会关系,因此,平子先生认为,最后的阶段应该去到物化,走向货币拜物教。最后第6点就是这篇论文的一个落脚点,论述的是马克思用物象化和物化这种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方法,跟黑格尔的逻辑学有什么样的联系。

  大家讨论的问题是,马克思的思想受到黑格尔很大的影响,因此黑格尔的一些观点跟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是有某程度上的联系的,马克思也是从关系这个角度切入分析经济学三位一体结构的,那么,这个批判的方法跟黑格尔逻辑学具体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