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哲学读书会第14期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12-02
2018年9月26日,“实践哲学读书会”第14期在中山大学锡昌堂420室举行,本次读书会阅读的文本是伯林的《历史的不可避免性》(Historical Inevitability),领读人是周宏胤博士生,主持人是邓伟生副研究员。
《历史的不可避免性》这篇文章是伯林的名著《自由论》中的一篇。伯林在这篇文章中分七个部分来讨论“历史的必然性”这个主题。在第一部分,伯林讨论了一种古代观点的倾向与孔德。第二部分主要讨论的内容是:历史模式或规则;人格的历史理论;非人格的历史理论;决定论;历史学的“去道德化”。第三部分讨论的主要内容是:拉普拉斯式的观察者;针对决定论的日常语言反驳;决定论的积极作用;令我们对自己道德判断保持怀疑的两种人,即有知论者与无知论者。第四部分讨论的主要内容是:无知论者;无知论的第一种后果,即道德相对主义的困境;再评决定论;无知论的第二种后果,即历史学的“去道德化”倾向。第五部分讨论的内容是: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类比;伯林的回应,这个类比是错误的。第六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重申对决定论的日常语言反驳;道德相对主义;对“理解一切就是宽恕一切”(决定论)的反驳。第七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相对主义和决定论,总评;两种思潮产生且壮大的原因;严肃的历史学家对待所谓的统一模式的态度;寻求统一模式的努力的近现代观念史;伪社会学的神话成长壮大的个人心理基础;重申对决定论的反驳;针对历史学家的那些教导。
领读结束后,在场的老师与同学们对伯林关于历史的不可避免性的论证过程进行了许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