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哲学读书会第3期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12-02

  2017年4月21日,2017 年“实践哲学读书会”第3期在锡昌堂 420室召开。本期读书会由博士生王千陌领读,选读材料为迈克尔·桑德尔(M. J. Sandel)的《自由主义与正义的首要性》(《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导论部分)。

  《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是一部现代西方政治学的名著。它从道德主体、分配原则、社会契约等角度展开论述,指证了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政治自由主义”学说的偏颇,并据此提出了“正义内在于善”的思想。本书结构严谨,论述精妙,见解深刻,故被西方学界视为少数几部最有影响的挑战罗氏理论的力作之一,与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麦金太尔的《追寻美德》等并称于世。

  当代的社群主义更多是从对自由主义的批评上发展而来的,双方最直接的区别是对待共同体和可公度善的态度上。表层的看,共同体主义更偏向于一种共同体的价值和善观念的视域融合,自由主义更偏向于一种个人主义或精致的利己主义,然而这种区别仅仅是一种非常表层的区别并且是严重误解的区别。这至多不过是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一种庸俗化理解。事实上,一种充分且健康的自由主义仍然可以发展出对仁慈、美德、爱、自我牺牲、共同体之善的追求,鼓励并赞美这种超越于正义感之上的更高层次的美德。

  究其根本而言,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最核心的批评在于本体论层面自我的结构问题。本次选用的文本正是引入这样一种本体论批判的关键维度。在导论部分,桑德尔解释了对自由主义批判的靶心在哪,即为什么要从本体论层面批判自由主义。桑德尔认为,自由主义有两种可能的致思理路。一种是直接诉诸自由的价值,即单纯宣称自由是一种值得追求的价值,另一种办法是诉诸本体论结构,采用一种康德式的道义论论证,认为在本体论结构层面存在一种先于目的的自我,因而从这个先于目的的自我出发自然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所谓自由就是保证自我的优先性。桑德尔认为不寻求第二种路径而由第一种路径单独完成对自由主义的证成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一种证成要么倒向功利主义,要么缺乏道德根基,因而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也就转换为对其本体论结构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