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2004年第四季度工作简报
一、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12篇,转载3篇,主编教材1部。
- 叶汝贤: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以人为本” 载《哲学研究》2004年第10期。
- 王宏维:论西方女性主义教学论对传统知识论的挑战 载《哲学研究》2004年第1期。
- 郑永廷: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转载人大报刊复印《哲学原理》第9期。
- 郑永廷:论人的现代化的基本矛盾 转载《思想理论教育研究》第1辑。
- 郑永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转载人大报刊复印《思想政治教育》第9期。
- 李尚德:巴赫金“话语”理论的哲学思考 载《莫斯科大学学报·哲学版》2004年第5期。
- 章海山:人力资本的伦理意义 载《道德与文明》2004年第6期。
- 李宗桂: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 载《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 李宗桂: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刍议 载《萧箑父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 王晓升:社会的辩证法和社会认识的辩证法 载《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6期。
- 徐长福:关于实践问题的两个第11条 载《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 郁建兴: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型 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5期。
- 刘森林:在主体性与社会性之间 载《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 刘森林:异化:一种概念批判 载《哲学门》(北京大学)2004年第1期。
- 谭群玉:唐绍仪、益友社与戊午军政府改组 载《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郑永廷:主编广东省统编教材《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发行。
二、重大学术活动报告
2004年12月8日,本所叶汝贤、徐俊忠、刘森林三位教授应邀参加广东省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广东省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就繁荣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问题与到会代表共商大计。
三、基地工作会议报告
本所于12月17日在惠州召开全体专职人员工作会议,会议由叶汝贤所长主持。会上首先通报了教育部公布我所通过合格评估的消息,确定下一步发展规划。具体讨论落实整改意见,研究人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如何针对专家组提出的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酝酿,达成共识。大家认为,要坚定信心,在基地第一期搭起的平台上,继续发挥原有的学科优势,努力提高研究水平,多出精品,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做出更大的贡献。会上还就《现代哲学》杂志的人员编制问题、以及本学科的建设中的其它问题进行了研究。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四、人才培养
马哲专业2004年下半年答辩会于12月初举行,5名博士生参加答辩,分别是伍宇星、肖静宇、夏银平、李小鲁、张广宁同学。1名硕士生陈伟平参加答辩。
五、学术交流
1、 11月24日至29日,叶汝贤所长参加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教材编写组、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苏州市委和苏州大学共同发起召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讨会”。叶所长代表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就该中心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编写提纲作了说明,受到与会者的普遍好评。
- 11月4日本所邀请德国汉堡社会研究所沃尔冈·克劳斯哈尔教授来我所讲学,主讲的题目为① 本雅明的经验概念,②历史与无意识——本雅明的商品拜物教概念。
- 12月16日,郑永廷主持了由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中山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70余人,教育部社政司司长应邀做专题报告)。
- 12月22日,郑永廷参与组织由博士点联谊会与中山大学联合主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8个博士点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了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的大会发言。
- 11月24日至25日,李宗桂参加由台湾淡江大学主办的“经典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作了“经典与现代生活”的主题演讲。
- 11月25日至26日,李宗桂参加由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在台北主办的“广东学者的经学研究”研讨会,作了题为“康有为《春秋董氏学》杂议”的发言。
- 12月6日至8日,章海山参加由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全国公民道德建设与社会和谐”研讨会,作了题为“公民道德建设创新”的大会发言。
- 10月23日至24日,徐长福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与体系创新”学术研讨会,作了题为“关于实践问题的两个第11条”的大会发言。
- 12月7至8日,徐长福参加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首届全国工程哲学研讨会”,作了题为“希腊哲学思维的制作图式”的发言。
- 特聘教授郁建兴于9月至12月赴英国爱丁堡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 12月16日,谭群玉在广州参加由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历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学术研讨会,作了题为“制度转型下的宗旨利益之争——政学会、益友社、民友社关系探析”的大会发言。
- 2004年10月24-27日,李尚德、旷三平赴安徽黄山,参加“全国第九次真理观暨第21次社会主义辩证法研讨会”。会上李尚德教授作了题为“苏联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大会发言。
六、学术活动报告
1、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13期
11月11日下午在本所会议室举行,叶汝贤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哲学系俞吾金教授主讲,主要讨论两个方面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及若干问题;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需要纠正的几种倾向。俞教授认为,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有三股力量: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研究;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他把马哲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归纳为十大问题:1.马克思本人的东西与后人所附加的东西的区分问题。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4.马克思主义本体论思想研究的问题5.关于“实践”问题的讨论。6.对马克思“世界”观念的理解。7.有关辩证法的问题。8.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的问题。9.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10.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主要是指文化帝国主义)的研究。
主题发言后,师生们与俞教授就马哲研究中的热点及前沿性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这是一次开阔学术视野和体现论坛主旨的讲座,受到好评。
2、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14期
2004年12月16日下午在本所会议室举行。本所旷三平教授主讲,题目为:评价尺度的本体论研究。首先,旷教授对该题目进行了解释,并对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评价尺度的研究主要有三种方向进行了介绍。接着从本体论角度对评价尺度问题进行论述。最后,从“社会存在论”的角度对评价尺度进行了阐明。徐长福教授对主题发言作了精彩点评。同学们还就评价尺度与本体论的关联、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本体论预设的意义等问题,和旷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3、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15期
2004年12月26日,在本所会议室举行,由叶汝贤教授主持。本次论坛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所长靳辉明教授,主题为“谈谈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若干问题”。靳所长主要围绕三个部分做了报告。这三个部分是:1.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研究的若干问题;2. 当前形势下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3. 新形势下几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冲击。
靳教授首先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研究。但是近十年来,我们的研究存在许多问题,面临许多挑战。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另一方面也使一些西方文化思潮大量涌入。另外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创新的过程中,有部分观念也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冲击。他列举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教训,说明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靳教授在这里对研究生提出了期望,希望大家要把历史唯物主义学好,切实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的研究要开阔视野,要有世界的眼光。其次,人本主义思潮也要足够地重视。对于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要正确地理解与使用。最后,靳教授指出,以上的思潮在学生和人民大众中影响很深,我们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警惕错误的西方思潮。
4、马克思论坛第16期
2005年1月5日下午,本所特聘教授郁建兴主讲:重新思考国家——马克思国家理论的新进展。论坛由叶汝贤所长主持。郁教授强调了国家理论的重要性,指出国家理论已成为多学科关注的重大主题,以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代表诺思和奥尔森为例进行了说明。郁教授论及了长期以来马克思国家理论未曾得到应有进展的原因,认为理论建构的缺失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方面的消极影响是最重要的原因。郁教授引用Bob Jessop 的文献,提及国家理论的三次复兴。最后,谈到了随着全球化而出现的有关国家理论的新的议题。
七、学术报告
①2004年9月至12月郑永廷教授在北京、天津、广东、湖北、四川、广西等省市30余所高校与教育机关,作“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反思与时代性课题”的报告,部分高校录像下发作为学习资料。
②2004年10月至12月,郑永廷教授在天津、广东、湖北、四川等8所高校作题为“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竞争与发展课题”报告。
③2004年10月18日,李宗桂在台湾师范大学作题为“中国哲学的写作以及中国哲学方法论的若干问题”报告。
④2004年10月26日,李宗桂在台湾辅仁大学作题为“董仲舒理想论的文化阐释”报告。
⑤2004年11月17日,李宗桂在台湾嘉义南华大学作题为“儒学的现代化与边缘化”报告。
⑥2004年1月24日,李宗桂在台湾高雄师范大学作“当前大陆的思想史和经学史研究”报告。
⑦2004年11月24日李宗桂在台湾高雄中山大学作“当前大陆的文化研究——一个思想史层面的考察”报告。
⑧2004年12月7日,徐长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纯粹哲学论坛”上举行学术报告:亚里士多德与马克思,反响良好。
⑨2004年12月9日,徐长福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青年哲学论坛”上举行学术报告“重新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哲学的反思与创新”,反响良好。
⑩2004年12月13日,徐长福在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作题为谈谈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性的学术报告,受到学生的欢迎。
八、其它有关情况的报告:
中宣部、教育部征集全国统编教材提纲:
(1)郑永廷撰写《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材提纲
(2)郑永廷教授撰写《马克思主义人生理论与实践》教材提纲
(3)郑永廷主编全省全国性学术会议文集:①《科学的理论,时代的旗帜——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术研讨会文集》,30万字,2004年6月出版。
②《德育改革与创新——高校青年德育教师的实践与探索》,52万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
(4)博士论文评选:郑永廷在武汉大学指导的博士生骆郁廷的博士论文《精神动力论》,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5)李宗桂教授应台湾淡江大学的邀请,于2004年10月1日到12月1日,在淡江大学做两月的客座教授,进行短期研究。李宗桂教授的研究主题是“当代新儒学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围绕这个主题,李宗桂教授先后和包括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东吴大学、中山大学、南华大学等十余家学术机构在内的台湾同行以及台湾的博士生硕士生进行了13次座谈;给淡江大学的博士生硕士生讲授了7次关于中国文化和当代新儒学的课程。李宗桂教授还应邀在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淡江大学、中山大学、南华大学、高雄师范大学6所大学做了演讲,其演讲的题目分别是:中国哲学的写作以及中国哲学方法论的若干问题、当代新儒学与中国文化的发展、董仲舒理想论的文化阐释、儒学的现代化与边缘化、当前大陆的思想史和经学史研究——兼谈读经运动、当前大陆的文化研究——一个思想史层面的考察。
(6)在中山大学80年校庆期间,南方都市报专栏报到中山大学马哲所情况。
(7)本基地作为教育部“211”工程十五项目单位,于12月初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中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