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2003年第二季度工作简报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11-30

一、获奖

1、我所刘森林教授的博士论文《矛盾的现代省思——对马克思主义群体辩证法的一种思考》入选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据《光明日报》2003年4月30日A3版报道,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日前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选公布,共97篇,刘森林教授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全国哲学学科唯一的一篇,于2001年6月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该文指导老师是叶汝贤教授。

2、本所专职研究人员章海山教授的专著《经济伦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研究》,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

 

二、科研成果:(论文17篇、专著1部)

1、叶汝贤教授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上(于2003年1月23日)发表的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之路”,在《新华文摘》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

2、郑永廷教授在《学术研究》2003年第5期上发表论文“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及特点”。

3、李宗桂教授在《学术研究》2003年第6期上发表论文“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若干思考”。

4、李宗桂教授在《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10期上发表论文“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发展和时代意义”。

5、徐俊忠教授在《现代哲学》2003年第2期上发表论文“马克思与我们同行”。

6、刘森林教授在《现代哲学》2003年第2期上发表论文“实用-崇敬-尊敬:对待马克思态度的合理调适”。

7、刘森林教授在《哲学动态》2003年第6期上发表论文 “实践: 从主体性到社会性”。

8、李尚德教授在《俄罗斯研究》2003年第1期上发表论文“俄罗斯新资本主义考”(第一次上报)。

9、旷三平教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2期上发表论文“马克思的思维方式:实践与创新”。

10、徐长福副教授在《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5期上发表论文“工程问题的哲学意义”。

11、徐长福副教授在《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上发表论文“重新理解马克思人论的四个命题”。

12、徐长福副教授在《哲学动态》2003年第6期上发表论文“马克思的实践首先是一个价值本体概念”。

13、谭群玉副教授在《学术研究》2003年第5期上发表论文“陆荣廷与西南联合会议”。

14、常晋芳博士在《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2期上发表论文“唯物史观的历史前提与逻辑前提”。

15、本所兼职研究人员杨学功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1期上发表的论文“解释学方法在马克思哲学文献研究中的运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3期全文转载。

16、贾孟喜博士在《吉首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上发表论文“社会主义认识方法论”(第一次上报)。

17、本所兼职研究人员王晓升教授在《探索》2003年第3期上发表论文“信任及其经济意义”

18、本所兼职研究人员吴忠发表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市场经济与现代伦理》。

 

三、咨询报告1

郑永廷教授于近日向教育部上报《关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热点的研究咨询报告》,报告题目为“防治非典过程中高校学生思想行为变化及教育对策研究”,部分内容已被教育部门所采纳,并受到好评。

 

四、学术交流:

1、 本所专职研究人员郑永廷教授撰写的论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经学校、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推荐,专家评审,入选于7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广东省共有两篇论文入选。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是经中央批准,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解放军总政治部共同主办的。

2、应本基地的邀请,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吉托夫博士于5月26日抵达我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合作研究和驻所讲学。吉托夫教授是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深专家,历任莫斯科大学哲学系的副系主任、马列主义哲学史教研室主任,现为莫斯科大学俄罗斯共产党书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授。吉多托夫教授此次前来马哲所合作研究的课题是“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研究”,访问期间,将会同我校马哲所教授李尚德就“苏联哲学政治化”专题进行深入探讨,为《现代哲学》杂志撰写学术论文“20世纪——21世纪初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为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二期作题为“当代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

3、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教授符·吉托夫博士来所,为苏俄哲学研究生讲授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6月13日讲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哲学流派”专题。吉托夫教授系统介绍了俄国合法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欧亚主义、民粹派等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就这个课题,马哲所苏俄哲学研究生与吉托夫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弄清了一些疑难问题。

4、2003年6月15日本所兼职研究人员张一兵教授在本所主办的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上第三期上作了题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思潮”的讲座,徐俊忠、刘森林教授发表评论。该讲座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五、队伍建设

1、本基地面向全国招聘的马哲专业特聘教授郁建兴已于2003年6月23日到位,为期三年。

2、王晓升教授即将调来我所任职,本所专职研究人员将有15名。至此,本所具有获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11名,4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名,形成了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学术团队。

 

六、人才培养

六月初马哲专业10名硕士生通过答辩并获得硕士学位。9名博士生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同学分别是:张异宾(导师叶汝贤教授)、罗蔚、魏长领(导师章海山教授)、王彦君(导师李尚德教授)、邹伟忠、许为勤、郝亿春、黄涛、颜昌武(导师冯平教授)

 

七、图书资料建设

本所从中央编译局新订购了一批中外文书目:《马恩全集》(中文第一版)《马恩全集》(英文版)、《马恩全集》(德文版)、《马恩全集》(俄文版),这些书已到资料室。中央编译局编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总1—23期)、《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总1—22辑)、《马列主义研究资料》(总19—58期),这些期刊均已到位。此外,近半年来从广州各书店购买了社科类(以哲学为主)书籍近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