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2002年第四季度工作简报
一、学术会议纪要
2002年10月22-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等五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此次大会是新世纪里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社会主义大会。中山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李萍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叶汝贤教授、副所长郑永廷教授出席了会议。
会议于10月22日上午9点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正式开幕,中山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副书记李萍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教授主持会议,并宣读了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为大会发来的贺电。李铁映说,在新世纪里召开世界社会主义大会是对社会主义运动百年来的一次反思与展望,对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会上叶汝贤教授的发言题目是“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郑永廷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发展”。
二、重大招标课题通过立项
本所专职研究人员徐俊忠教授主持的“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研究”项目、武汉大学何萍教授主持的“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项目和本所专职研究人员李尚德教授主持的“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命运”作为2002年度本基地重大招标项目已于12月初经过学术委员会评审,以超过评审专家总数的三分之二通过立项。
三、科研成果
1、学术专著7本
为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本研究所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五本丛书,作为向党的献礼。
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 郑永廷等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 顾海良、张雷声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 何 萍、李维武
4、《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 孙正聿
5、《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 丰子义、杨学功
6、《墨子与中国文化》 李宗桂教授主编,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出版 2002年收到,在此之前未上报)
7、《王弼与中国文化》 李宗桂教授主编 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出版 2002年收到,在此之前未上报)
2、学术论文 24篇
1、叶汝贤教授7月3日《中国教育报》发表论文“把握时代本质 弘扬与时俱进精神”
2、叶汝贤教授11月21日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上发表论文“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进步”
3、叶汝贤教授 9月30日在《学习时报》上发表论文“文化的哲学思考”
4、叶汝贤教授于9月14日在《深圳特区报》上发表“关注现实的深层思考”
5、叶汝贤教授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上发表“在什么意义上说农民是现代化主体”
6、叶汝贤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第六期上发表“在什么意义上说农民是现代化主体”
7、郑永廷教授在《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第六期上发表论文“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发展”
8、郑永廷教授在《思想教育研究》第六期发表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9、郑永廷教授在《现代哲学》第四期发表论文“论小康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
10、郑永廷教授在《羊城晚报》理论版11月9日发表论文“理论成果献礼十六大”
11、郑永廷教授在《南方日报》2002年9月25日,发表“紧跟世界潮流发展马克思主义”
12、郑永廷教授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第十期上发表“论现代道德关系的发展”
13、李宗桂教授在第二期《学术界》上发表论文“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审视和新世纪的展望”(下)
14、李宗桂教授于9月在广东人民出版社(载《现代中国新文化的探索》)上发表论文“张申府与现代中国文化”
15、李宗桂教授在《南开大学学报》第五期上发表论文“文化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16、李宗桂教授在6月份发表论文“《白虎通义》与汉代思想文化”(载《白虎通义与汉代社会思潮》)由南方出版社出版。
17、章海山教授在《道德与文明》第五期上发表论文“关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
18、旷三平教授在《现代哲学》第三期上发表论文“社会认识的悖论分析”
19、旷三平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第六期上发表论文“社会认识的悖论分析”
20、冯平教授在《哲学动态》第十期上发表论文“哲学的价值论转向”
21、韩安贵副教授在《学术研究》第七期发表论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22、徐长福副教授在《现代哲学》第四期上发表论文“‘旧人’的否弃与‘新人’的塑造”
23、徐长福副教授在《学术研究》第11期发表论文“论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
24、徐长福副教授在《天津社会科学》第六期发表论文“实践哲学的若干进路及其问题”
四、学术交流
1、11月1日至2日本所邀请法国巴黎第十大学雅克·比岱教授到本所会议室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论战”的学术报告。会上他还介绍了国际马克思大会的情况,受到了师生的欢迎。这对于师生及时了解当今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的现状,开阔学术视野,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叶汝贤所长于12月27日至2003年1月初应邀赴美国San Diego州立大学和加拿大Rotal Canadian 大学参加“经济全球化、文化世界及人类文明进程”国际学术研讨会。
3、郑永廷教授作为广东省委十六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于11月16日至12月底在广东地市、省直机关以及高校作了近20场宣讲十六大精神的报告,听众达1万5千多人,受到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
4、李宗桂教授于10月21日至22日参加由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广东实践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会”。
5、李宗桂教授于11月30日至12月1日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孔子与当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了“孔子思想与当代中国文化”的发言。
6、李宗桂教授于2002年12月18日至20日参加在香港召开的“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了“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的大会发言。
7、李宗桂教授于2002年12月27日至28日在广东湛江参加全省“发展先进文化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发言。
8、刘森林教授于2002年7月参加了由吉林大学哲学系主办的“全国马克思哲学观”讨论会,在会上作了题为“实践的逻辑与哲学终结的困惑”的发言。
9、刘森林教授于2002年11月参加于复旦大学哲学系举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年会”,会上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新设想”的发言。
10、李尚德教授于9月至10月间在广东省卫生系统干部学习班上作了两场“从苏共亡党看转变党的作风的重要性”学术报告。
11、本所兼职教授杨耕于12月6日在本所会议室就如何进一步理解、把握十六大报告的精髓,结合本专业的学习与部分教师和博士生进行了座谈,回答了部分师生的提问。
五、其它情况汇报
1、刘森林教授出版的专著《发展哲学引论》,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2、2002年9月刘森林教授获2001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八届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三等奖。
3、11月7日,由深圳新天下集团资助30万元人民币在我校设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聘教授岗位签字仪式,在深圳商报奥林匹克大厦新闻发布中心正式举行。
4、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哲学系成立苏俄哲学研究所,本基地专职研究人员李尚德教授担任所长,同时聘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贾泽林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安启念教授为该所兼职教授。
5、《现代哲学》杂志第四期于12月初正式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