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2019年上半年成果简报
一、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15篇
1、徐俊忠:探索基于中国国情的组织化农治战略——毛泽东农治思想与实践探索再思考,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年第1期
2、吴重庆:小农与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分工体系中小农户的结构性困境与出路,载《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3、吴重庆:革命与文明:“新中国研究”的方法与理论,载《文化纵横》2019年第1期。
4、徐长福:直观认识与符号认识:异质性哲学引论,载《江海学刊》2019年第2期
5、林进平:马克思视野中的共产主义是什么样的共同体?,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6、陈长安:马克思手稿笔迹解读刍议——从编译局藏致科勒特信解读练习到中山大学藏致拉羽尔信解读实践,载《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年第一辑(总第30辑)
7、张金亮,李萍:责任伦理视域下的英国福利治理逻辑与启示,载《广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二期(第二作者)
8、刘海天,李萍:贞观君臣的文治实践: 基于《论语治要》的文本考察,载《学海》2019年第1期(第二作者)
9、刘海天,李萍:《群书治要》编纂原则探述——关于“贞观之治”政治伦理思想之特点,载《现代哲学》2019年第2期
10、史蒂文·卢克斯,林进平,王子凤:当今的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载《国外理论动态》,载2019年第2期(第二作者)
11、邓伟生:人生计划、运气与美好人生,载《现代哲学》2019年第1期(署名哲学系)
12、郝亿春:价值与“心”——布伦塔诺对价值哲学的“内转”及其意义,载《哲学研究》2019年第5期(署名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
13、钟明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笔谈),载《理论与改革》2019年第2期(署名中山大马克思主义学院)
14、李宗桂:董仲舒思想历史作用之我见,载《衡水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月
15、朱高正李宗桂等:新时代国学的传承与创新——第十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名家会讲纪要,载《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转载1篇
1、龙霞:《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维度探源——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考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02期转载(原载《学术研究》2018年10期)
二、主办系列马克思论坛
(1)马克思论坛第130期
2019年3月28日,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130期在锡昌堂420室举行。本次论坛邀请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夏莹教授作为主讲嘉宾,讲座题目是:“启蒙的双重属性与马克思的解放逻辑”。本次论坛由谭群玉教授主持。夏莹教授试图解决的问题是追问启蒙精神的本质,即启蒙是一个未完成的计划?还是一个被拒斥的昨日黄花?并以此探讨马克思与启蒙之间的关系。为此,夏教授首先回顾了启蒙精神的诞生,分析了由此带来的严重思想后果。其次,夏教授探讨了启蒙精神的动态性属性及其表现。再次,夏教授分析了启蒙精神的悖论及其在费希特和黑格尔哲学当中的具体表现,并引出了康德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引发新的问题。与此同时,夏教授也提到了福柯的解决之道和不良后果。最后,夏教授探讨了马克思与启蒙的关系,探讨了马克思的“界限意识”及其越界、马克思的解放逻辑的意蕴。
(2)马克思论坛第131期
2019年5月15日下午,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131期在锡昌堂420室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汪行福教授为我们主讲:“今天我们如何思考进步”?本次论坛由徐长福教授主持。汪行福教授主要研究的方向是现代理性与当代中国问题、哈贝马斯与批判理论当代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基础性问题研究以及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发展研究等。
汪行福教授以“进步”概念的历史演变为线索,探讨了在此概念下新时代价值观念的冲突。进步是现代性的核心信念,也是现代世界自我证成的核心原则。启蒙运动以来,人类历史被理解累进性的必然和不可逆的改进过程。这一信念推动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但是,在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经济秩序陷入崩溃、社会冲突加剧、右翼民粹主义兴起,以及生态危机和技术风险等灾难面前,进步信念受到了挑战,出现了各种保守主义和反进步的激进思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思考进步观念,需要超越历史目的论和线性发展观,建构一个既坚持进步的道德实践信念,又对人类历史进步的矛盾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敏感的进步概念。报告后,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3)马克思论坛第132期
2019年5月17日,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132期在锡昌堂420室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吉林大学社会学院的程彪教授为我们主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倒转——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历程”。程彪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阐发、探索社会生活发展空间等。本次论坛由马天俊教授主持。关于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历程中的理论与实践倒转的问题,程彪教授首先肯定了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历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倒转,这一倒转的标志是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此之前,马克思没有根本走出黑格尔主义的理论哲学范围,认为理论对于实践具有根本的决定性意义,力图通过解释世界即通过思想或意识的变革来改变世界;在“提纲”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与这种理论哲学彻底决裂,“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充分说明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哲学本性。马克思思想历程中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学界研究的重要话题,该话题引发了在座师生广泛的兴趣,现场讨论气氛活跃。徐长福教授认为,马克思前后期的思想在本质主义的理论态度上并没有根本的转变,马天俊教授、谭群玉教授等一同积极地参与了相关问题的讨论。
(4)马克思论坛第133期
2019年7月4日,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133期在锡昌堂420室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段忠桥教授主讲“质疑施特劳斯关于霍布斯政治哲学的三个见解”。本次论坛由马天俊教授主持。段忠桥教授认为,施特劳斯试图从三个方面揭示霍布斯的政治哲学的真正基础,首先霍布斯并非从自然欲望与自然理性的区分来定义人的特性,而是从具有因果判断这种特殊官能来对人加以定义。其次,霍布斯的政治哲学依赖其对自然科学的理解。最后霍布斯的不信仰是其政治哲学的必要前提。总而言之,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是霍布斯整全的人生观——霍布斯关于人、自然和神的全部观念。段忠桥教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针对三个方面的内容逐一提出了质疑。段教授主讲报告后,师生们就报告本身的研究方法、研究进路等进行了深入地讨论,段忠桥教授一一回应了在座师生的提问。段教授在回应中,对近现代政治哲学不同流派、施特劳斯与霍布斯政治哲学关系、施特劳斯政治哲学与当代英美政治哲学对中国政治哲学发展的不同影响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刻而富有启发意义的阐述。
三、学术交流
(1)陈长安讲师参加“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暨马藏首发与学术研讨会”
2019年5月4日,陈长安讲师参加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暨马藏首发与学术研讨会”,会上作了题为“《共产党宣言》五四北大李泽漳中译本:基于英文、参考德文的历史起点”的大会发言。
(2)李萍教授参加第七届“世界文化发展论坛”
2019年6月9日至11日,第七届“世界文化发展论坛”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在会议上作了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形态及其思考——关怀伦理与正义理论对话的启示”大会发言。
(3)科研博士后郑劲超受邀参加“重访列斐伏尔:法国理论与中国道路”全国学术研讨会
2019年6月1日至2日,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的“重访列斐伏尔:法国理论与中国道路”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杂志社、出版社的近50位专家代表莅临,还有很多来自不同高等院校的青年学者和高校学生参与了现场会议的问题讨论交流。科研博士后郑劲超受邀参加会议,并以“‘历史的主体’与‘集中的形式’:列斐伏尔论城市与都市”为题做大会专题报告。
(4)科研博士后郑劲超受邀参加第四届“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研讨会
2019年6月14日至16日,第四届“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厦门华侨大学召开。郑劲超受邀参加会议,并以“对立与差异:利奥塔对辩证法的一种批评”为题做大会专题报告,并与来自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的参会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讨论。
(5)徐俊忠教授参加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报告会
2019年6月23日至25日,徐俊忠教授应邀赴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为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做了两场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过程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角色定位——在革命党、执政党和领导党之间》的学术报告。第一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过程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强调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研究,不断凝聚学院教职工的共识,引导老师有规划的开展科研教学工作,把长期建设规划与短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学科建设。随后徐俊忠教授针对西藏民族大学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中碰到问题、困难、难点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第二场《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角色定位——在革命党、执政党和领导党之间》报告会上,徐俊忠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对革命党、执政党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为开场引言。随后,按澄清“革命党”、“执政党”和“领导党”三个概念的必要性、我党主要领导人历史上对于三大概念的使用情况、在革命党、执政党和领导党之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角色定位三个步骤逐层展开讲解。徐教授从党在重要文献中对一个关键术语的表述出发,从中去发现其背后大的历史逻辑与社会实践基础。以小见大,丝丝入里,方法精到,思路清晰,引导大家不知不觉中进入学术思考,主动去拷问历史文献背后的线索,很自然地激发了师生的学术兴趣,使人深受启发,产生共鸣。
四、科研项目管理
1、科研博士后李捷申报的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青年马克思的语言哲学研究”(1840-1844)正在公示中。
2、林进平教授主持:阐释十九大专项的重大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18VSJ030)。
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2019年元月,基地专职科研人员吴重庆教授团队承接广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第三方评估项目,资助额度1245万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教育部日前发布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要求各高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基地科研专职人员吴重庆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准备,在学校科学研究院文科科研管理处、产学研合作处及有关院系老师的大力支持下,以中山大学名义参加投标,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广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第三方评估项目。
1月6日下午,项目组在从化西和村开展预评估。该项目以区为单位,对广州市涉农的7个区以及1144条行政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成效进行调查、评估;对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以及白云区等已完成撤村建居地区的经济联社进行工作调查。项目总金额为1245万元,评估工作分三年开展,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每年进行一次普查以及3次季度抽查。
开展第三方评估,是广州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评估工作可以动态监测广州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和成效,及时反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进程中的成绩、困难和问题,为广州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目前,项目组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第一次全面普查工作,在全校范围内招募了近300名评估人员参与此次评估调查。
(2)中山大学李宗桂教授为衡水市政协做《董仲舒儒学的历史贡献和现代意义》专题报告
2019年6月28日,衡水市政协邀请著名董学研究专家中山大学李宗桂教授为领导干部做《董仲舒儒学的历史贡献和现代意义》专题报告。市政协主席李洪林,副主席赵维东、马卫、平荣振、韩克俭,秘书长刘世栋出席报告会。市政协副主席牟景山主持报告会。驻衡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市直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各县(市区)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县(市、区)文化艺术界委员代表和县级政协机关部分干部,以及衡水学院部分师生,共计5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李宗桂教授是中山大学哲学系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当代中国文化、现代新儒学。出版著作10余部,主编学术丛书多套,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是《人民日报》向海外介绍的中国文化研究专家。
李宗桂教授介绍了董仲舒其人其事,并且深刻剖析了董仲舒儒学的主要内容、历史贡献、现代意义,让大家对这位汉代大儒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关于董仲舒其人其事,李教授根据《汉书·董仲舒传》中的记,载,重点讲了董仲舒三次对策、两相骄王的政治经历,三年不窥园的勤学精神,以及构建封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整合价值、统一思想的学术贡献。关于董仲舒儒学的主要内容,李教授指出董仲舒继承孔子的仁学、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礼法融合思想,对儒学做出了符合时代需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出了德主刑辅(礼法合用)的治国方略、构建了长治久安之道。关于董仲舒的历史贡献,李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即构建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为封建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条件;构建了礼法结合的治国方略及其思想传统;完成了思想统一的历史重任;铸造了思想家与政治家合作的传统;促进了重视教育的传统的形成。最后,李教授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董仲舒思想的现代意义:以“大一统”为重心的家国情怀;以“五常”为依托的精神家园建构;以长治久安为追求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担当感。
李教授的讲座深刻严谨又通俗易懂,追溯历史又联系现实,深深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位听众。大家认为,李宗桂教授的讲座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思考和对策,听后深受教益。大家表示一定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服务当今,为助推“文化衡水”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3)徐俊忠教授参加“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高峰论坛”
6月29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希勤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刘贵芹、副司长徐艳国,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孙海波,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教育部研究生司副司长徐忠波出席会议。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向波涛主持开幕式。与会代表聚焦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主题,通过大会主题发言与分论坛主题发言等形式深入交流研讨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深远意义与重大使命、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学风建设、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招生改革和就业引导等议题。
六、人才培养
2019年5月中下旬,马哲专业有7名博士生和11名硕士生,分别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分别获得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1、2019年5月13日,马哲专业共有7名博士生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获得博士学位。
2、2019年5月17日,马哲专业共有11名硕士生顺利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并获得硕士学位。
七、其他
1、中大党发[2019]36号文件,本所所属的哲学系党委教工第一支部被评为中山大学2019年度先进党支部集体荣誉称号。
2、公示名单中李宗桂教授被评为第三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资料来源:2019-04-29 09:10南方网)根据《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评选奖励办法(试行)》的规定,为保证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评选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现将广东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家拟获奖学者名单(共10人)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9年4月29日至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