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2006年上半年成果简报
一、科研成果
(一)论文类
- 叶汝贤: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命题 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 叶汝贤:马克思形而上学批判的实践基础 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
- 叶汝贤:公民社会、公民精神和集体行动 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3期
- 叶汝贤:未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载《现代哲学》2006年第3期
- 徐俊忠:政治自由及其意义的限度——列宁的理解与启示 载《哲学研究》2006年第2期
5、章海山:略论伦理经济 载《伦理学研究》2006笫1期
6、刘森林:内向性主体的三个矛盾维度 载《天津社会科学》 2006年 第2期
7、王晓升:阿尔都塞对于意识形态的四个规定 载《福建论坛》 2006年 第2期
8、方克立:甲申之年的文化反思 载《中山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
9、旷三平:社会存在论:抑或一种唯物史观的现代假说 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3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3期
10、旷三平:如何看待和理解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颠覆 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6期(论点摘编)
11、徐长福:是与善的分类及其意义 载《南京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
12、李尚德:《哲学的魅力》载《现代哲学》2006年第1期
13、郁建兴:近20年来法国地方治理体系变革与新治理结构 载《学术研究》2006年第1期
14、林育川:《毛泽东的遗产》(译文)载《现代哲学》 2006年第1期
(二)专著类
1、郑永廷:《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2006年4月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2、王晓升:《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社会理论》2006年6月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三)项目结项
本所教育部两个重大招标项目顺利结项。
- 叶汝贤教授主持的“唯物史观与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理论研究”
- 郑永廷教授主持的“人的哲学与人的现代化”
已分别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鉴定,评定结果为良好和优秀。
二、人才培养
2006年6月初,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方向有11名博士生顺利通过申请博士学位答辩,获得博士学位;8名硕士生顺利通过申请硕士学位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三、学术交流
- 2006年6月17日至18日,王晓升学教授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办的“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研讨会上,作了题为“进化、危机和和谐”的发言。
- 2006年5月9日,徐长福教授在华中科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在该校作了三场报告,题目分别为“理想为何不能实现——‘文革’启示之一 ”、“怎样把人当人看——‘文革’启示之二”、“对《范畴篇》的一个体贴”。
3、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二十五期
2006年6月6日晚,在本所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邀请苏州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任平教授作“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出场路径”的主题发言。论坛由叶汝贤教授主持。
任教授首先就本次论题进行解释,指出了三个语境:一是时代性的挑战;二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语境问题;三是超越苏联教科书体系是如何可能的,需要寻找新的路径和形态。
提出该论题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个人学术研究的考虑。问题的转向是20世纪哲学最伟大的问题,交往实践观(主-客-主)是其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理论核心,包括实体结构、意义结构和辩证结构三个层面。
接着,任教授就研究路径作了详细阐述。首先,要追问当年马克思思想的本真意义,必须要突破文本解读和模式锁定的层面。其次,他把这个研究路径的解释系统归纳为四个模块(旧全球化时代-新全球化时代-当年马克思-当代马克思)、两条线(从旧全球化时代到新全球化时代的历史语境的变化,从当年马克思到当代马克思的变化),旨在说明历史语境的变化过程中,我们今天还沉积了哪些是马克思当年的问题,哪些是今天要重新回答和思考的。
主题发言后,大家就任教授在讲座中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论坛气氛热烈,体现了交流学术、关怀现实的主旨。
4、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第二十六期
2006年6月9日上午,在本所会议室举行。本期论坛由李尚德教授主持,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安启念教授作主题报告,题目为:“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哲学”。
安启念教授首先概括了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哲学发展的概况。他认为,当代俄罗斯哲学的共同特点,是鲜明地体现了俄罗斯传统哲学和传统文化,即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拒斥、对人和人的自由的关怀、对社会公正的向往。安教授以俄罗斯哲学中的决定性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代表,说明了当代俄罗斯哲学与俄国传统哲学的关系。最后,指出了当今俄罗斯哲学界的困境,但与此同时也指出,俄罗斯哲学包含着人类文明的瑰宝,在今天仍然非常有用。
此次论坛受到了师生的普遍好评。
四、“十五”“211”工程项目验收
5月22日我所马哲专业参与的“十五”“211”工程项目通过教育部专家组实地验收。专家评审组到我所了解“211”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听取了“211工程”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主持人叶汝贤教授的报告,对本项目已经取得的学术成就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五、其他方面
我所刘森林教授入选教育部2005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